走進北京市郊區魚池村張振同誌的家,一眼便看見迎麵牆上掛著一幅醒目的照片。這張照片是30年前毛主席來張振家做客時留下的合影。這是一張六寸大小的照片,雖然年代久遠,紙麵有些發黃,但圖像仍然那麼明朗、清晰。

照片上的毛澤東站在草地上,上身穿一件白襯衫,下穿灰色長褲,腳穿一雙圓口布鞋,捏著香煙的手微微抬起,麵對群眾微笑著,好像正在和大家親切聊天。照片上的張振打著赤腳,女人抱著小孩,好像正被毛主席風趣的話吸引,一起仰頭看著毛主席笑。就連那個光著屁股席地坐在毛主席腳跟前的六七歲的娃娃小海子,也仰起頭望著毛主席笑……

那是1953年6月28日上午,晴空萬裏,陽光燦爛,天氣炎熱。張振正在安定門外魚池村口馬路邊的菜園拔草。忽然,一輛小轎車駛過來,停在離他不遠的地方。張振抬頭望去,看見車上下來一個人,身穿白襯衣,高大魁偉,邁著穩健的步子向他走來。

張振定睛一看,不由得眼睛一亮:“啊!這不是毛主席嗎?毛主席到咱們村來了!”

“你好!”主席笑著向他揮揮手,並指了指菜園邊那棵大槐樹說:“在這兒歇歇涼。”

“好啊!”張振隻說了這兩個字,就激動得一時不知說什麼好。

毛主席來到槐樹下,坐在一個石墩上,點燃起一根香煙,抬頭眺望遠處的西山,好像在沉思著什麼。

張振趕快跑回村裏,把這一喜訊告訴了大家。霎時,全村沸騰起來,男女老少歡笑著從四麵八方擁到這棵大樹下,把毛主席團團圍住,問好,握手。

“毛主席到村裏坐坐吧!”

“毛主席,上我家喝杯茶吧!”

人們不斷發出熱情地邀請。毛主席慨然允諾,指著身旁的張振說:“好,就到你家看看去。”

張振高興極了,連說:“好!好!”

想到家裏沒有一點準備,張振趕忙搶先奔回家,衝他愛人那淑貞一個勁喊:“孩子他娘,毛主席要到咱家來,快收拾一下,燒點水喝!”說完,就奔出屋子,迎接毛主席去了。

那淑貞當時正懷孕,一聽毛主席要來他家做客,哪裏還顧得上收拾,一手抱個娃娃就奔出院子。抬頭一看,毛主席正迎麵走來,風趣地對她說:“嗬,你真行!一邊一個,中間還一個。”這句幽默的話,把周圍的人都逗笑了。

毛主席緩步走進院子,見院子裏晾著一床露出棉花的破被套。主席伸手摸了摸,又捏一捏問:“冬天蓋這樣的被子薄不薄?”走進屋裏,又伸手在炕上這兒按按,那兒摸摸,問冬天燒不燒炕,睡得暖不暖?在聽到肯定的回答後,毛主席才轉身坐到炕沿,一邊抽煙一邊問:家裏有幾口人?叫什麼名字?多大年紀?小孩子上學沒有?莊稼長得好不好?等等。當問到糧食夠不夠吃時,張振如實回答說:“過去吃野菜,現在有吃的了。不過還不大好,荒月還要吃些白菜團子。”

主席點點頭,安慰他說:“不要著急,生活會一天一天好起來的。”

在張振屋子的西牆上,掛著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斯大林四張小掛像。

毛主席凝神看了一會掛像,撫摩著身旁張振13歲的小妹妹桂清的頭,指著牆上的像笑著問:“是你買的嗎?”

桂清點點頭。

“上學嗎?”主席又問。

“上學。”

“今天怎麼沒有去?”

小姑娘因為過於興奮緊張,一時不知怎麼回答,還是她嫂子淑貞替她回答說:“今天是星期天。”

毛主席恍然大悟,笑了。小桂清也笑了。全家人都笑了起來。

太陽越升越高,時近中午了,主席才告辭出來。在院前的草地上,主席回轉身來和全家話別,又說了幾句風趣的話。攝影師便趁機攝下了這珍貴的瞬間。

接著,毛主席又走訪了幾個家庭,才離開魚池村。臨別時,全村人扶老攜幼,都擁到村口來相送。

“毛主席,您一定要再來啊!”老人們依依不舍地說。

“毛主席,把照片給我們捎來呀!”孩子們天真地喊。

“一定給你們捎來。”毛主席回過頭,慈祥地望著這群天真、稚氣的孩子,笑著回答。 一周之後,毛主席果真派人送來了照片,全村人聞訊擁到張振家,爭相傳看,又一次沉醉在幸福中。

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

——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