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盜亦有道”,也就是說盜賊也有盜賊的原則與方法,有一套路數與行規,且具備一定的手法與技能,並具有相當的經驗和規律特征。
本人做小偷長達12年,從學徒到慣犯,從從犯到主犯,除了少數的幾次順手牽羊、即興而為之外,大多數情況,作案都是有預謀、有程序、有章法的,處處小心,事事防範,因而屢屢得手而沒被抓獲(最後一次被抓也是因為太貪心想順手牽羊,結果真的栽了,終於還是沒有逃脫法律的製裁)。
現在,我已經改邪歸正,不再做小偷。但是,為了增強事件的真實性,在這一章裏,我將采取回憶的方式,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我以前的盜竊生涯,目的是向大家揭示偷盜的內幕,以便人們能夠對偷盜行為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主動提高防範意識。
盜賊的作案程序
踩點
什麼踩點呢?專業地說,就是指預先到某個地方進行考察,以便為以後正式到這個地方開展工作做準備。比如說,犯罪分子預先去預謀犯罪活動的地方研究地形、交通等等,以便更好地展開犯罪活動。通俗地說,踩點就是對將要做的事物進行一個考察,從而了解這件事的步驟,對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更好地分析。提前熟悉場地,以求做到進退自如,一回生二回熟,第二次來就沒有陌生感了。
盜竊作案之前,盜賊的首要程序就是踩點。從古至今,盜賊在做案前都必須踩好點,很少有不踩點就瞎撞作案的。當然,那些小偷小摸、順手牽羊、渾水摸魚的例外,他們用不著踩點。但是,如果要做大一點的案子,踩點是必須的。
我入獄以前,每次在作案前,首先是鎖定作案目標,也就是選擇好對象地點;然後觀察其周圍環境,地理位置,同時尋找弱點(例如鎖具的種類以及安裝薄弱點、門窗的弱處、保安情況不足之處,防盜設施等等);看好作案行進的路線及逃離現場的退路;了解周圍人群的活動規律及作案目標人的活動規律;最後進行綜合判斷是否安全,能有多大收獲,同時分析尋找最佳作案時間。在確保萬無一失後,才決定作案。
因此,踩點是偷盜的首要程序。踩點的好與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作案的順利與否和收獲的多少。特別是對那些作大案的大盜來說,踩點對於他們尤為重要。因此,他們在踩點上花費的功夫非常多。一次踩好幾個點,往往還會留下一些符號或標記,以免混淆。
作案的準備
常言道:不打無準備之戰。小偷行業既是高風險的犯罪行業,做好充分的準備顯得更為必要和必須。
在鎖定目標,踩好點之後,我們就要進行作案前的準備工作,主要也就是作案工具的準備。這包括了技術性開鎖工具、撬門破鎖撬窗打洞的工具照明用的火機和手電筒、翻牆攀爬用的繩索、勾抓防身的凶器、對防盜電子產品的幹擾器、對監視器的遮擋物、破壞現場的一些必需品、逃離現場的交通工具、方便逃跑的球鞋、裝贓物的口袋等等。有時候,我們還會蒙上麵具,帶上手套,戴付墨鏡,或者戴個帽子。此外,還要收藏好隨身攜帶的作案工具,不讓別人發現。通常,我們會背一個背包,方便攀爬和逃跑。
準備過程越充分,考慮的問題越多,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小。因為我們以前是小團夥作案,作案前我們會開個碰頭會,想好種種可能性以及應對的措施,甚至還會預演一遍。
最有意思的是,也許因為是撈偏門的,我們個個都非常迷信,每次作案前我都要算一卦。為此,我學會了好多種算卦的方法,還懂一點易經和占卜術。如果算出來今天是凶卦,即使時機再好,我也會放棄;如果是吉卦、平安卦,我們就會信心十足,誌在必得。時間長了,感覺非常非常靈驗。實際上,這完全是心理暗示作用,算出是凶卦,我們的心就會慌慌的,神經兮兮的,作案當然不順利了。如果算出來的是吉卦,那天就會感覺心情非常好,盜竊有如神助一般,膽大心細、應變能力強,總會滿載而歸。
作案過程
我們在準備好作案工具後,便到踩點處周圍遊逛,守候合適的時機,伺機下手。我們最少有兩人以上共同作案,明確分工,設有專人開車接應、專人放風、專人作案。我給自己的規定是,一般鎖具,開鎖時間不超過十幾秒鍾;上下彈子鎖,開鎖時間不超過2分鍾。進屋後時間控製在3——5分鍾之內,然後迅速撤離。
當然,也有例外。一次,我曾在一個事主家裏呆了2個多小時,因為我知道主人不會回來。入室後,我先是掃視一眼,確定是否安裝了監視器以及防盜電子產品,然後確定家裏有沒有人,故意製造一些響聲試探,比如碰一下家具,咳嗽一聲等。確定無人後,我便開始翻箱倒櫃,尋找財物。我隻尋找現金、手提電腦、金銀首飾之類值錢又方便攜帶的物品。那些笨重的物品,因為費時費力,我通常是不屑一顧的。這些東西雖說也有價值,但會帶來很多麻煩,一是難以運走,二是難銷贓。
如果是夜晚入室盜竊,我進屋後第一件事是進廚房拿一把菜刀。有了菜刀在身,我的膽子更大了,即使主人醒來我也不怕,因為人在睡眠狀態下防範意識是最差的,睜開眼睛醒來,如果看見陌生人在家裏,就會異常地驚恐、害怕,要麼尖叫、要麼裝睡,完全沒有攻擊性,這個時候,趁機逃脫是非常容易的。
破壞作案現場
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都會采取一些措施,破壞作案現場,不留下任何蛛絲馬跡,以防公安人員在勘探現場時,發現留下的證據。我們作案無數次,自然養成了一些習慣性的方法和手法,也就是所謂的作案規律。這很容易令公安人員根展開一些聯想,順藤摸瓜,舉一反三。我會非常謹慎地檢查一遍,看一看有沒有什麼自己的東西留在了作案現場。有些同夥喜歡抽煙,連煙蒂也要撿走,否則,一隻煙蒂會令我們“全軍覆沒”。當然,我們也不是每次都能做到,否則,我們真成“007”了。而對於那些初盜者或經驗不足的盜賊來說,他們盜得物品後,由於慌張生怕主人回來或怕被別人發現,便立即逃離現場,故而不會破壞現場,毀滅罪證。
逃離作案現場
我們竊取了值錢的、易於攜帶的物品後,就將之收藏在身上,然後小心謹慎地按原先計劃的退路,大搖大擺地撤離現場。有好多次,我走出小區大門時,保安還向我敬個禮,叫我慢走。我們一般是開著車去作案,而車子全是套牌的,即使被什麼人記住了車牌號碼也不怕,最多是把車子扔了不要了,反正也是偷來的。如果盜得的物品較多,我們會找來箱子、提包、口袋之類的把贓物裝好,然後提到車上運走。在過去的行盜生涯中,我曾經請來搬運公司或者叫上周圍的民工幫我們搬運,就像貨主一樣,大張旗鼓地搬運,直到把倉庫的貨物搬空為止。
銷贓
我們盜竊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謀取錢財,以供揮霍或生活所需。因為贓物是一種犯罪證據,容易引起別人的懷疑。俗話說得好,“捉奸捉雙,抓賊抓贓”,沒有了贓物,我們可以不認賬。贓物銷贓之後,也就起到了一種湮滅犯罪證據的作用,使犯罪行為無據可查,然後我們就可以安然享用換來的錢財。過去,我們銷贓都有固定的渠道,即使被對方抓住了我們也不怕,因為事先已說好,任何人問起貨是哪裏來的,銷贓方就說是送貨上門的,沒有貨主的聯係方式,找不到人。我們就是這樣形影無蹤,有了貨就直接送貨上門,換了錢就走人。
盜賊銷贓通常是通過二手市場,不法當鋪,廢舊收購點或者通過熟人出售銷贓。為了盡快脫手,我們總是以低於原價的百分之五十以下甚至更低的價格出手。我們以前偷來的小車,十幾萬元的車也就一、兩萬就出手了。手機更是,隻要買家給錢,我們就賣,換成現金,萬事大吉。對於那些慣盜、大盜來說,他們絕不會留下任何贓物自用,也不會用贓物去送朋友或家人,一律換成現金。過去我們隻用偷來的車作案,其他物品全部賣掉。不過,那些沒有經驗的盜賊,有相當一部分人會留下一些贓物自用。這實際上是給公安人員提供了破案線索,許多盜竊案就是這樣被偵破的。比如,有的盜賊使用偷來的手機,而手機上的原始記錄還在,很容易成為警方破案的依據。
盜賊踩點程序
對一個城市的踩點
真正的智能型犯罪團夥在作案前會對一個城市有一個總體的分析,具體如下:
一、城市居民總體收入水平
整體經濟收入越高的城市,越容易成為偷盜者的目標城市,很多盜竊犯都流竄到這些沿海富裕地區作案。這就是為什麼廣東省和江浙一帶發生的盜竊案比內地城市多,而一些貧困山區,即使敞開大門也引不來一個賊。
二、城市關於盜竊罪的法律條款
一個城市的法律條款,尤其是對於盜竊案的定罪,也是我們要了解的。比如,同樣是盜取摩托車,在內地一些地區要判一至三年,而在廣東省的廣州、珠海、深圳等經濟發達地區,這根本算不了什麼。
又比如,法律條款中對盜竊罪的定義,其中“數額較大”,多少是數額較大?有的地區偷2000元或以上就算數額較大,要判刑了,而在經濟發達地區,偷2000元左右根本就不定罪。
別以為小偷都是法盲,其實,小偷在入行之前或許真的是法盲,完全沒有法律常識,可入行做久了,耳濡目染,為了逃避法律的懲罰,也就成了法律通了。
三、城市總體的安全防範意識及水平
這主要包括:城市居民的安全防範意識高不高、對防盜的宣傳和重視程度怎麼樣、警力如何、智能化小區多不多、大多數家庭是使用什麼牌子的防盜門和防盜鎖、防盜報警設備怎麼樣等等。
我們總是選擇那些防範薄弱的地區下手。比如,一個發達城市的郊區,由於正處於發展中,流動人口多,治安較混亂,就是我們作案的好去處。在城市和鄉村之間,我們會選擇城鄉結合的區域作案。如果把一個地區分為外部、中部和內部的話,我們會選擇中部區域作案。
我們流竄到一個城市之前,先是研究這個城市的地方法律法規,從各種資料中選定一個作案的城市,然後開著車到這個城市找中型的旅館住下來,然後就在這個城市兜幾圈,尋找目標,尋找防範的薄弱地點,連小巷小角落都去。
對盜竊目標的踩點
定下一個城市和地區後,接下來,我們就開始尋找盜竊的目標。
根據經驗,家裝豪華、管理良好的高尚住宅區,我們一般不去碰,這是因為一是太麻煩、太危險,二是這些小區住戶的家裏不一定藏有現金,沒有十足的把握。
以前,我們尋找作案目標,主要是在市場裏尋找那些交易額較大的生意人。比如:電子交易市場、農批市場、建材批發市場等。我們通常會扮成生意人,深入市場的一些大檔口,觀察該檔口的現金流。在每天晚上收檔之前,檔口的老板都會過來收現金,而這個時候銀行已經關門。再加上生意人每天現金進進出出,今天收了錢明天又得去進貨,很多人都嫌去銀行麻煩,所以他們通常都會把現金直接帶回家。
當然,最近幾年,做生意的人現金交易的越來越少了,大多是銀行轉賬彙款等。但在我做賊的那些年裏,也就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和本世紀初的那些年,生意人動不動就提著一麻袋的現金出行,現金交易非常的普遍。這就給我們以可乘之機。
我們在市場溜達,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從人們的閑談中,從進貨人的交款中,我們就能知道哪一家檔口當天收了多少錢。等老板來收錢後,我們就開始跟蹤他,一直尾隨到他家中。然後就在樓下守候,以尋找時機作案。我記憶中最大的一單,是尾隨一個建材老板到了他家中,因當天生意非常好,他們一家人都興高采烈。這位老板回家把現金放在保險櫃裏之後,就帶著一家老小出去吃飯慶祝去了。於是,乘著這個空檔,我們入室撬開了保險櫃,將裏麵的現金全部據為已有。回來後一數,連我們自己都嚇了一跳,共有65萬元之多!
過去,我們針對商鋪和倉庫的踩點很多。
比如,某家商鋪當天進了一批貨,這批貨都是值錢的易於攜帶的手機、軟件、手提電腦之類。晚上,等店主關鋪走人後,我們就開始撬開商鋪的門鎖實施盜竊,把商鋪內值錢的貨物洗劫一空。
對於倉庫內的貨物,我們也是先踩好點,看到貨物運進去了而貨主又離開了,我們幹脆叫來搬運公司,然後叫上幾個民工幫忙搬運,大搖大擺地把貨物搬走。
跟蹤和守候
說到跟蹤和守候,有點像電影中的地下工作者,隻不過,我們幹的是醜惡的、傷天害理的勾當。我們發現一個人帶有現金後,會一直不露聲色地跟蹤他,一直跟到他家裏。然後觀察他的家庭成員,觀察他的作息時間,最主要是觀察他家的防盜門鎖以及窗戶陽台等。有時,如果運氣好的話,我們甚至可以觀察到他把錢放在什麼地方,是保險櫃還是枕頭下或者是抽屜裏。然後,我們從他掛在褲子上的鑰匙就能判斷出他的車是什麼鎖、大門是什麼鎖、保險櫃是什麼鎖。
觀察好這一切之後,就要找到一個合適的而又不被人發現的地方蹲守。如果事主能出去最好,如果整夜不出門,那我們就隻好選擇事主及其家人都入睡後再作案了。這樣做的風險很大,除非事先知道金額較大值得鋌而走險,否則,我們不會選擇事主在家時作案。畢竟,機會多的是,有錢人多的是。
踩點留下的符號
通常,我們踩點之後,會在事主家門口或周圍留下一些符號。因為一次性觀察整幢大樓,防盜門都差不多,很容易混淆,為了下次作案時方便,會偷偷留下一些記號。另一個原因是,有時負責踩點的是一夥人,而真正作案的卻是另一夥人,作案的人會根據踩點的人留下的暗號采取行動。
踩點的符號應該是自己團夥的人才知道的,也可以是大家約定的。通常有以下幾種:
X(叉形符號):表示我們計劃對這家行動;
M(跳躍線條):表示這戶人家白天偶爾有人在,晚上則回家不準時。
00000(5個橢圓型符號任意組合):表示我們認為這家人很有錢;
+?-:家裏白天有人,晚上沒人;符號倒過來,就是白天沒人,晚上有人;
-_-(娃娃臉):表示這家隻有小孩在家
...:家庭成員三個人;
⊙:單身或租戶;
√:已進入過;
312:樓梯口出現,注意312住戶。
☆:目標;
°:非目標。
……
還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暗號,或許隻有當事人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踩點四招:聽、看、跟、站
通常情況下,我們踩點采用以下方法:
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