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自己拯救自己推開椅子(3 / 3)

盲人站了好長時間,突然一把抓住威爾遜先生,爆發出一陣大笑:“這就是命運啊!不公平的命運!你在裏麵,現在出人頭地了;我跑了出去,卻成了一個沒有用的瞎子!”

威爾遜先生用力推開盲人的手,舉起了手中一枝精致的棕櫚手仗,平靜地說:“你知道嗎?我也是一個瞎子。你相信命運,可是我不信。”

同是盲人,有人隻能以乞討為生,有人卻能出人頭地,這絕非命運的安排,而在於個人的奮鬥。麵對自己的殘缺,屈服於命運,自卑於命運,並企圖以此博取別人的同情,這樣的人隻能永遠躺在自己的殘缺上哀鳴,不會有站起來的一天。可殘缺並不意味著失去一切,靠自己的奮鬥一樣可以消除自卑的陰影,贏得世人的尊重。

挺住,再堅持一下

1950年,弗洛倫絲·查德威克因成為第一個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女性而聞名於世。再年後,她從卡德林那島出發遊向加利福尼亞海灘,想再創一項前無古人的紀錄。

那天,海麵濃霧彌漫,海水冰冷刺骨。在遊了漫長的16個小時之後,她的嘴唇已凍得發紫,全身筋疲力盡而且一陣陣戰粟。她抬頭眺望遠方,隻見眼前霧靄茫茫,仿佛陸地離她還十分遙遠。“現在還看不到海岸,看來這次無法遊完全程了。”她這樣想著,身體立刻就癱軟了下來,甚至連再劃一下水的力氣都沒有了。

“把我拖上去吧!”她對陪伴著她的小艇上的人說。

“咬咬牙,再堅持一下。隻剩一英裏遠了。”艇上的人鼓勵她。

“別騙我。如果隻剩一英裏,我就應該能看到海岸。把我拖上去,快,把我拖上去!”

於是,渾身瑟瑟發抖的查德威克被拖上了小艇。

小艇開足馬力向前駛去。就在她裹緊毛毯喝了一杯熱湯的工夫,褐色的海岸線就從濃霧中顯現出來,她甚至都能隱隱約約地看到海灘上歡呼等待她的人群。到此時她才知道,艇上的人並沒有騙她,她距成功確確實實隻有一英裏!她仰天長歎,懊悔自己沒能咬咬牙再堅持一下。

“行百裏者半九十”,最後的那段路,往往是一道最難越的門檻,因為在我們曆盡艱辛心力交瘁的時候,即使一個小小的變故或者障礙都有可能把我們擊倒。這個時候,意誌就顯得至關重要。勝利往往來自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陰影是條紙龍

阿強的祖父用紙給他做了一條長龍。長龍腹腔的空隙僅僅隻能容納幾隻半大不小的蝗蟲慢慢地爬行過去。

但祖父捉了幾隻蝗蟲,投放進去,它們都在裏麵死去了,無一幸免!

祖父說:蝗蟲性子太躁,除了掙紮,它們沒想過用嘴巴去咬破長龍,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從另一端爬出來。因而,盡管它有鋸齒般的嘴和鐵鉗般的大腿,也無濟於事。

祖父把幾隻同樣大小的青蟲從龍頭放進去,然後關上龍頭,奇跡出現了:僅僅幾分鍾時間,小青蟲們就一一地從龍尾默默地爬了出來。

命運一直藏匿在每個人的思想裏。許多人走不出各個不同階段或大小的陰影,並非因為他們先天的個人條件比別人要差多遠,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想過要將陰影紙龍咬破,也沒有耐心慢慢地找準一個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現新的洞天。鋸掉椅背克羅克是美國頗負盛名的麥克唐納公司的老總。有一段時間,公司出現嚴重虧損。克羅克發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公司各職能部門經理總是習慣於靠在舒適的椅背上指手劃腳,把許多寶貴時間耗費在抽煙和閑聊上。於是,他派人將所有經理的椅背都鋸掉了,逼他們離開了舒適的椅子。開始,經理們不解、不滿。不久,他們悟出了克氏的良苦用心,於是紛紛深入基層實地調查、處理問題。他們的行為影響和帶動了全體員工,公司在短期內就扭虧為盈了。

世上沒有絕對的優勢,也沒有一勞永逸的椅背。椅背鋸掉了,惰性的溫床便不複存在,人的活力與創造力被激發,公司效益隨即扶搖直上。這一良性循環的規律同樣也適用於商業之外的其他領域,尤其是人生奮鬥。赳赳父子每次登黃山,都會流連忘返。那雲海,那勁鬆,那奇石,那飛瀑,那山花,那流泉,無一不讓人夢縈魂牽。

而這次登黃山,使我感慨萬千的卻是一對雄赳赳的父子。

上山途中,父親對兒子說:“再苦再累也要自己上,我一定不幫你!”奶聲奶氣的兒子則挺了挺胸:“再苦再累也不許你幫我——咱們說好了的!”

而且,也就是在即將登臨天都峰頂的那段最為困難的攀登途中,我親眼目睹了這對父子的悲壯。

先是兒子摔倒了,父親伸手要扶他,滿頭大汗的兒子擺擺手,拒絕了。可他畢竟摔得挺重,他搖搖晃晃地很難站穩,父親又想伸出手扶他,但卻又毅然把那隻手收了回來。

我怦然心動,我看到了一道風景,一道用父親的理智與兒子的堅毅畫就的最美的風景!

一步一個腳印,就這麼勇敢堅定地向前走。終於,他們登上了天都峰。

山很高,白雲就在身邊飄,仿佛撕一片就是擦汗的手絹兒。在呼嘯的山風中,我為那深刻的父愛而肅然起敬。我當然更不會懷疑那個奶聲奶氣的孩子,他肯定能長成一隻真正的鷹。

此時此刻,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隻有把孩子交給磨難的爸爸,才是真正理智的爸爸。

甜美也是一種傷害!這位父親深諳這個道理。

擔心孩子受到傷害,什麼事都替孩子做,這並不是愛孩子的正確方式,因為它隻能養成孩子的依賴性而使其喪失自助的能力,最終走上社會也不會有太強的適應力。舍得對孩子放手,自己才能永遠放心。

跨欄人生

從前有個人,相貌極醜,走到街上時,街上的行人都要掉頭對他多看一眼。他從不修飾,到死都不在乎衣著。窄窄的黑褲子,傘套似的上衣,加上高頂窄邊的大禮帽,仿佛要故意襯托出他那瘦長條似的個子,走路姿勢難看,雙手晃來蕩去。

他是小地方的人,直到臨終,甚至已經身居高職,仍然然不穿外衣就去開門,仍戴手套去歌劇院。總是講不得體的笑話,往往在公眾場合忽然憂鬱起來,不言不語。無論在什麼地方——在法院、講壇、國會、農莊,甚至於在他自己家裏——他都處處顯得不得其所。

他不但出身貧賤,而且身世低微,母親是私生子,他一生都對這些缺點非常敏感。

沒有人出身比他更低;沒人比他升得更高。

他後來擔任美國總統,他就是林肯。

人往往因為早期的弱點而使他們奮力以求獲得成就。這就仿佛有個欄,欄越高,跳得也越高。不斷地跳過人生的欄,我們也就達到了一個又一個高度。合格航天之父布勞恩年輕時進入夏洛滕堡工學院後,同時又在博爾西希大機器廠當學徒。一位嚴格的教師要布勞恩將一塊鐵疙瘩銼成一個正立方體。他銼好後,送上去,不合格。退回來重銼,再送上去……最後才被通過。這時候的鐵疙瘩,已從西瓜那樣大小,銼到隻比胡桃稍大些了。

讀了這個故事,人們往往感到布勞恩的毅力非凡。其實,如能再認真地思考一下“布勞恩最終究竟用什麼方法銼出了合格的正立方體的”,然後再思考下去:“如果我碰上了這個問題,能否完成得比布勞恩更好呢?”意義就不同了。痛之喜悅因外傷全身癱瘓的威廉·馬修,每天早晨都要迎接來自身體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襲擊。在將近一小時的折磨中,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淚,他的淚腺由於藥物的副作用而萎縮。

馬修說:“鑽心的刺痛固然難忍,但我還是感激它——痛楚讓我感到我還活著。”在痛楚中發現喜悅,這在一般人看來很荒唐。但置身馬修的處境,就知道這種特定的痛楚不僅給他帶來喜悅,而且帶來了希望。過去,馬修經曆過無數個沒有任何知覺的日夜。如果說,痛楚感是一處斷壁殘垣的話,無知覺則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馬修體驗到了“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甚至是一種價值體現——醫療價值與康複價值的體現。他把痛楚作為契機,進而康複,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誰也不能保證可憐的馬修能獲得這一天,但他和醫生一起朝這個方向努力,因此他盼望痛楚會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來。

從常常忍受不了痛楚到在痛楚中發現喜悅,兩者的差別在於,一個人擁有多大的力量來熱愛生活。愛,實在是天下最有力量的事情,它常常產生奇跡。有了對生活的愛,即使痛也是幸福的。上帝給誰的都不會太多某歐洲國家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僅僅三十多歲就已經紅得發紫,飲譽全球,而且郎君如意,家庭美滿。一次她到鄰國來開獨唱音樂會,入場券早在一年以前就被搶購一空,當晚的演出也受到了極為熱烈的歡迎。演出結束之後,歌唱家和丈夫、兒子從劇場裏走出來的時候,一下子被早已等在那裏的觀眾團團圍住。人們七嘴八舌地與歌唱家攀談著,其中不乏讚美和羨慕之詞。

有的人恭維歌唱家大學剛剛畢業就開始走紅,進入了國家級的歌劇院,成為扮演主要角色的演員;有的人恭維歌唱家二十五歲時就被評為世界十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也有的人恭維歌唱家有個腰纏萬貫的某大公司老板作丈夫,而膝下又有個活潑可愛臉上總帶著微笑的小男孩……

在人們議論的時候,歌唱家隻是在聽,並沒有表示什麼。當她等人們把話說完以後,才緩緩地說:“我首先要謝謝大家對我和我的家人的讚美,我希望在這些方麵能夠和你們共享快樂。但是,你們看到的隻是一個方麵,還有另外的一個方麵你們沒有看到,那就是你們誇獎的活潑可愛臉上總帶著微笑的這個小男孩,不幸是一個不會說話的啞巴,而且,在我的家裏他還有一個姐姐,是需要長年關在裝有鐵窗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歌唱家的一席話使人們震驚得說不出話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是很難接受這樣的事實。

這時,歌唱家又心平氣和地對人們說:“這一切說明什麼呢?恐怕隻能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上帝給誰的都不會太多。”

成功者的背後也有很多辛酸,而平凡者自有平凡者的自在,上帝給誰的都不會太多。我們的生活中既有好的方麵,又有壞的一麵,幸福與否,就在於我們看到的是生活的哪一麵。不要埋怨上帝的不公,我們已經擁有了很多美好的東西,懂得珍惜它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