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要善於創新(3)(2 / 2)

智慧之源

沒有無畏的機遇,也沒有無畏的風險,機遇與風險是一對雙胞胎。在生意場上,要想獲得更大的賺錢機遇,就要用心去冒有必要的險。

勇敢接受風險的挑戰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勇敢向前走的勇氣,因為如果選擇原地不動,就等於放棄,等於失敗。隻有冒險,才能贏得收獲的機會。

有一位哈佛大學的校長,在他的牆壁上掛著一塊金屬板,上麵畫了一隻烏龜,旁邊寫著:“注意這隻烏龜,它隻有把脖子伸出來才能前進。”毫無疑問,烏龜伸出脖子是一種冒險行為,縮在它那堅硬的殼裏才是最安全的。可是,不伸出頭來就無法前進,不伸出頭來也就無法吃到食物,那麼它最後隻有死路一條。

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我們的人生路上,總要麵臨無數的選擇,在每一個決定人生去向的十字路口,都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風雨。要想獲得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我們就不得不挑戰,不得不冒險。

1965年,美國波音公司準備斥巨資研製波音747寬體客機。在決策會上,一位董事說:“一旦發現情況不妙,我們還可以放棄這項計劃。”董事長威廉·艾倫堅決地說:“放棄?如果波音公司說我們將製造這種飛機,那麼我們就得製造出這種飛機,哪怕把整個公司的資金都耗盡。”在研製過程中,一位來訪者問艾倫:“如果研製出來的第一架飛機剛起飛就墜毀了,你該怎麼辦呢?”艾倫沉思了一會兒,幽默地說:“我寧願談點兒令人高興的事,比如發生一場核戰爭。”

艾倫的話意味深長:自己投入幾乎全部財力研製的飛機剛起飛就墜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就像發生核戰爭的可能性存在一樣。難道因為有發生核戰爭的可能就終日生活在恐懼中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不能因為可能的危險而恐懼,這也正是成功人士挑戰風險的秘訣。

現代社會處在不斷變革的形勢之中,所以我們隻有具有超凡的睿智和敢冒風險的精神,才能取得事業的發展和成功。特別是在關鍵時刻,如果沒有孤注一擲的勇敢,就很可能會因為一時的膽怯失去千載難逢的好機遇,最終隻能碌碌無為。

麵臨險境,一般人的應對方法就是退縮,但是成功者則大多是繼續前進、主動出擊,從而化解危機。

主動進取往往是以自己的事業前途為賭注,這種主動進取,是一種即使在有利的情況下,一般人也未必敢做出的大決定。這種進取,不僅需要過人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孤注一擲、鋌而走險的勇氣。因為在風雲變幻的政界、撲朔迷離的商界、變化多端的職場,以及潛伏著不確定因素的其他生活領域,要做出一個絕對安全的決策,是很難的。在這種情況下,自以為是非常穩妥的退卻決策,也許同樣存在著危險。因此,我們要大膽地抉擇,拿出敢作敢為的魄力,勇敢地邁出腳步,堅定地走向我們所向往的地方。

勇敢地接受風險的挑戰,你就能比你想象的做得更多更好。在勇冒風險、接受挑戰的過程中,你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變成激動人心的探險經曆,這種經曆會不斷地向你提出新的難題,也不斷地獎賞你,不斷地使你恢複活力。

不冒風險,懼怕行動,求穩怕亂,做什麼都小心翼翼,雖然可靠,雖然平靜,但這樣的處事原則隻能葬送自己的潛能。這種做法就等於你本來可以摘取成功的果實,獲得成功的喜悅,卻親手把它放棄了。與其造成這樣的遺憾,不如去勇敢地闖蕩和探索。與其平庸地過一生,不如做一個敢於行動、敢於冒險的英雄。

雖然行動可能會有錯誤,決定也可能行不通,但是我們千萬不可因此而禁閉了我們所要追尋的目標。我們必須有麵臨危險和失敗的勇氣。我們的生活是多變的,遇到的事情也是複雜的,有時風平浪靜,有時巨浪濤天;有時晴空萬裏,有時風雨雷電;有時鮮花盛開,有時滿路荊棘。同樣麵對多變的生活,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成功的人與失敗的人,他們的區別並不在於麵臨的環境的優劣和能力或意見的好壞,而是在於相信判斷、適當冒險與采取行動的勇氣。

的確,冒險也未必就一定成功。也許無數的失敗才能換來一次成功,無數人的失敗才能換來一個人成功。可是懼怕失敗,不冒風險,求穩怕亂,就永遠隻能過掰著手指度日的平庸日子。

與其平庸地過一輩子,還不如轟轟烈烈地幹一場,這樣才會有機會迎接輝煌。就算失敗了,至少也經曆過痛快燃燒的快感,此生也就無憾了。

世界上每一個有榮譽和利益的地方,都存在著風險。風險和利益總是並存的。在瞬息萬變的當今社會,安於現狀,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人終將被時代所淘汰。隻有那些敢於挑戰風險,勇於實現人生一次又一次搏擊的人才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才能一步步邁向成功,最終達到事業的頂峰。

智慧之源

上天會把陽光和甘露播撒到大地的每一個角落,能否充分利用這博大的恩賜,就要看你是否具有迎接風雨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