幵篇本想引用簡.奧斯丁小姐的《勸導》開篇時關於家譜的一段描寫作引。隻可惜忘性較大,那段並不長的文字著實回憶不得半字,隻好作罷。嗚呼!
說到那段描寫,極其有趣。說是過氣的老爵爺平日裏最喜愛做的事就是不停的翻一本名叫《爵士錄》的印刷本,以至有一頁被翻得特別的舊。別小看這麼一本不太厚的書,裏麵卻收集全英國當時上層有頭、有臉、有勳位、有記載的世家大夫們的年代家譜,甚是了得。那位爵爺之所以愛不擇手,倒不是對於其中太多顯赫家庭的崇拜,而是在這裏麵的某一頁裏也有關於他家的記載。這還了得?!要知道,這就是滿族的榮耀。能夠上這本冊子的可是地位顯赫啊。於是乎他天天翻、日日讀,在時代近遷中,不斷的用自己手中的鵝毛筆為自己的家族史增添新的內容。這是他的樂趣,愛好,足以章顯一切崇高地位的驕傲。
其實說上這麼一長段,倒也不是為《勸導》作介紹,或是傾慕那位爵爺的家世。隻是點帶了這“家譜”二字。我記得自有文字以來,中國分布在各地的各個家族都有一本記載自己家庭變遷及成員的“家譜”。隻是年代久遠,時近遷移,大都幾多留失。當是時,聽到什麽“孔子家譜”,“李氏族譜”時,好是羨慕,想來我家也應該有這麼一本類似的傳世家譜吧!記得年幼時曾與祖母考證,確實有這麼一本東西。老祖母說她年輕時也曾看見過祖父取出習錄,隻是日子長了,又幾逢遷移與亂世,就不知藏放在哪裏了。後來,什麽滅四害,掃迷信時,為保全家,和大多數中國家庭一樣,找出來燒毀了。
聽到此,不由可惜。好好一本家族的記念啊,就什麽輕易的煙飛灰滅了,怎麽不可惜呢。對於喜歡探古查由的我來說更是憾事。於是乎對於自家的祖源、發展、先人們的秩事的好奇與可惜伴隨著自身的成長而旦日所思。時至今日,每每想起,仍是空空洞洞,像是沒了主心骨。
重寫一本“族譜”嗎?可惜心有餘而力不足。到了今時今地,唯有認知的隻是每日親近的本家一條血脈者。那些祖一輩及以上的幾多脈別早就多失聯繫,不為所想了。“家譜”?說是要信誓旦旦的寫一本自家的“家譜”,其是隻實為對於家庭趣事的區區小記爾。
於是乎楊氏家人請看清了,這隻是中國大陸千千萬萬“楊”姓家庭中的某一個樸素、平凡的小家庭的簡趣,記載的都是這家小市民家庭的某些生活片段,而且多為作者為增加讀感的編杜。嘿嘿,所以說就算是這個家庭的人,提到您的名字也千萬不要對號入座啊!小說者多為了吸引看官而杜撰,千千萬萬不要吹胡瞪眼,卯足了勁兒來找小輩我算帳啊。。。。。。
還是要說,關於“家譜”。我是有那麼深的情節。中國社會的家庭組成,本就是牽絆著如許多的血緣、親近、倫理、道義。一本家譜不隻是單單簡單記錄了家庭成員的姓氏、名字、出生日期、婚姻與生子情況,它是一個家庭發源與發展的記實,是對一個家庭的家庭生活的生動記載,是對一個家庭所有家庭成員的部份可證簡評。也是整個社會社會史、文明史發展的重要一部份。從小生活在家長質的家庭裏,多少受到長輩們的思想的影響,這一點我想與我同輩的家裏的孩子們都會有同感吧!我們這個家庭單隻在上海這麼一個地區都隻是滄海裏的一粒細沙,沒有什麽浪花與海潮。但就是那十幾二十平米、狹窄簡陋的石庫門老宒裏,記載了我們與父輩們、祖輩們多少生活往事及進行時,或辛酸、或苦悶、或甘甜、或喜悅。往事如風亦如幻!時事多遷移,又有多少數不清的不能忘卻,卻被封塵。很多有趣的事不能讓它就這麼隨著日曆的翻動而撕下。於是乎又有如許多可以寫,一定要寫的。所以我要寫!寫祖父母的相遇,寫祖父的歸來、寫父親的串聯、寫母親與父親的橋頭偶遇、寫大叔父的他鄉趣事、寫小姑母的幼時頑皮、寫小潔、寫亮亮、寫文勇、寫峰峰、還有咪咪、小小、吉利。。。。。。我們的生活雖然平凡,卻是多彩。渺小的生命也是故事。。。。。。
所以小潔、亮亮、文勇還是峰峰當你們無論何時在何地看到這本書,應該欣然,這是我們家的往事記憶啊!你們可想起那些過往的趣事?感覺到溫暖呢?無論成長何時,千萬不能忘記的就是這個家,這個養我們、肓我們、給我們生命、給我們知識、思想的家!走到哪裏都不能忘記。所以歡迎你們與我一起來完成這本書,這本關於我們家族的書。。。。。。
寫我們自己的故事,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