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安全防範與應急安全駕駛(下)(1 / 3)

“碰瓷”的說法來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是抱著劣質瓷器碰撞馬車,詐人錢財。而今天的“碰瓷”者更為狠毒:如用破車甚至自己的身體碰撞汽車,糾纏沒完,訛人錢財,不勞而獲。但他們一般不敢上高速公路!

“碰瓷人”通常出沒在一些交通標誌、標線不太明確,車流量比較大、隔離欄柵有缺口的路段和路口,專挑外地車和貼有“實習”標誌、駕駛技術不熟練的駕駛人(新手)開的車下手,等待駕駛人變線時假裝被擦傷,利用外地人和新手的緊張心理,敲詐錢財。如果您酒後駕車,或一時未看清交通標誌、標線而一不小心壓線,那您就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當您以比較慢的車速行進在城市道路並線路口或城郊結合地帶,如果突然遇到有人或者連人帶自行車、電動車在你車子的左側、右側或者後方跌倒時,您可能就遇上“碰瓷人”了。

(1)“碰瓷人”的特征

①倒地後大聲喊痛、大聲嚷嚷的

“碰瓷人”倒地後一般都會大聲喊痛、大聲嚷嚷,甚至罵人,還有同夥幫腔,也有的裝著說不出話,隻顧呻吟,由同夥嚷嚷的。

他們希望靠此來渲染氣氛,來轉移駕駛人的注意力——好像事故責任已經屬於駕駛人了,同時希望引來圍觀的人給駕駛人施加壓力。

②讓駕駛人移動車輛靠邊停車來私自處理的

有的“碰瓷人”已經達到了利用道路交通安全法規來訛詐錢財的地步。他們利用相當一部分駕駛人對相關法規不熟悉或者沒有經曆過“碰瓷”的情況,有人撞車,有人當說客,讓駕駛人移動車輛靠邊停車來私自處理。實際上,“碰瓷人”讓駕駛人移動車輛靠邊停車的,目的是為了讓駕駛人毀壞現場,這樣一來,駕駛人的責任就更大了。

③提出“私了”的

由本人或同夥或明或暗地提出賠錢“私了”。

④用車“碰瓷”時車輛比較破舊

他開輛破車,在你前麵突然停車,讓你措手不及而“追尾”撞他,是比較典型的“碰瓷”手法。沒有人會願意拿新車來“碰瓷”,除非你開的是奔馳、寶馬,他開的是兩三萬元買來的“新車”。還有,有新車尤其是價格稍高的新車的駕駛人單槍匹馬去“碰瓷”的肯定少,除非是團夥職業性“碰瓷”。

⑤報警時不用自己手機

有些“碰瓷人”在倒地後站起來與駕駛人有過一陣嚷嚷和討價還價之後,會選擇主動報警,但他報警時明明自己有手機卻不用,而讓他的同夥或者自己用公用電話去報警。究其原因,“碰瓷人”擔心自己在短期內多次報警(即使不在同一個地點、同一個城區但在同一個城市),會留下身份證明或詳細地址,有朝一日互聯網上信息聯通,被警察認出來或者查出來。他們隻想詐騙錢財,不想留下真憑實據。

⑥開高檔車的撞車專業戶

上麵說的都是比較“老土”的碰瓷人,他們終歸要冒一定的生命危險。現如今開高檔車“撞車”的專業犯罪團夥已露頭。這些人開著七八成新的高檔車以撞車為名向對方索要“修理費”。如果見到對方的車同樣價格不菲,往往會拿出警察之類“假身份”嚇唬對方。不少事主以為要賠好多錢,又被對方氣勢嚇倒,隻好乖乖掏錢了事。

例如,某天下午,某縣交警中隊接到報警,稱在國道加油站附近有兩輛小車相撞。交警立即趕到現場,發現是一輛皮卡車和一輛轎車發生了碰撞。轎車車內的兩名男子要求對方“私了”,要價800元。在皮卡車車主堅持報警後,開轎車的犯罪分子便把價錢降了下來:“隻要賠償300元就算了。”在雙方討價還價之際,交警勘查現場後發現,轎車的碰撞痕跡為刮痕,而在皮卡車上根本找不到擦刮的痕跡。此外,皮卡車車主再三表示:“根本沒有感覺碰撞過,隻是他們開車超上來後才說有此事。”交警查明情況並擒住兩名碰瓷人要求給出說法時,一位事主趕來反映,該轎車剛在當地不遠處與其發生過“事故”,他被這兩人索要了2000元,心有不甘的他一路跟蹤直到此車被警察截住後才報警。可見,遇到此類情況,“報警早,損失小”,不可“私了”。

有車一族遇到紅燈停車時也要格外小心,因為一種新的撞車作案手法已經出現:歹徒故意用摩托車或電動自行車撞你的車,待你下車查看時,他們伺機搶走你身上或車上的財物。嚴重的,如果夜深人靜,地方僻靜,還有可能假事故變成真綁架,犯罪分子借此勒索你的家人。

⑦無有效合法證件的

碰瓷人不敢隨身攜帶身份證之類有效證件,道理很簡單,他們隻想詐騙點錢,一怕留案底,二怕你事後明白過來去找他算賬。

⑧要求去指定醫院驗傷的、開病假條的

當然,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也有“碰瓷”人根本不具備上述特征,而表麵上卻完全像一個受害人。他(們)隻要求你帶他去某一醫院驗小便、照X線片,或者做CT。化驗結果往往是尿中有血、X線或CT片有傷情顯示,使你隻好賠醫藥費、工時費、營養費。那麼,他們的“好處”在哪裏呢?原來,化驗有假(用針紮破手指滴血於尿中)、傷情屬舊(已有舊傷,並無新痕)!

這類“碰瓷”人是最難對付的,必須去正規的定點醫療機構當場重驗,才可拆穿其騙術。

還有的到了醫院化驗、檢查均沒查到什麼問題,卻從頭至尾就說自己頭痛、頭暈、想嘔吐、耳鳴,等等,堅持要醫師開滋補藥、簽病假條。這些人,十有八九是為了騙取醫師信任,以便日後用醫師處方為憑證來訛詐駕駛人。

(2)如何處理“碰瓷”現象

為免除“碰瓷”之憂,作為駕駛人的你必須購買第三者責任強製保險。

為防止遭遇“碰瓷”、防止發生交通意外,駕駛人必須嚴守法紀,安全行車,謹慎駕駛,不留事故隱患,不給“碰瓷”者以可乘之機。

萬一不幸發生輕微碰撞,無論是否“碰瓷”,首先及時報警,同時注意如下幾點:

①立即停車!人可以下車,但千萬不要移動車輛,一定要保護好現場。

②第一時間報警後,下車鎖車門。保持謙和的態度,盡管明知對方是故意的,但仍要仔細詢問對方傷情。在報警的同時,及時保全證據,如將現場用照相機、攝像機、DV機、攝像手機等拍攝下來。如果有目擊者在場,盡量請目擊者配合作證。

③警察來了先聲明自己可能遇到“碰瓷”的了,主動證明自己的身份後,請求警察先查清對方身份。警察會開事故單並調解。記得記住警察的警號。

④打電話給你的保險公司報案。切記報案,否則你無法索賠(即使警察開了單子也要和保險公司說一聲)。

⑤不管對方願意與否,堅持要求帶對方看病。對方“碰瓷”的目的主要是要錢,他一般不會願意去看病。看病的錢多由保險公報銷,不由你出,一時半會到不了他手中。要是對方真的同意去醫院檢查,十有八九不是“碰瓷”的。對方越堅持不去,你越堅持要去。因為“碰瓷”的利用的是您的急躁,希望你會因為要搶時間,寧願“花錢消災”,而他並不想耽誤時間,你越拖延,他越急躁。告訴對方你沒現金,但是你願意陪他看病,還要好好檢查,一定不能耽誤了。記住,態度一定越真誠越好。

⑥遇到交通事故堵車時你千萬別急,因為你要堅信自己沒做錯任何事。警察為了盡快解決也許會勸你出錢,記住,態度絕對要好,錢輕易不出。堅持承擔責任(不管你堅持不堅持,按現在的說法,主要責任都是你的,關鍵是爭取好態度),但是一切找保險公司。警察有權力判誰的責任,但是沒有權力判你賠錢。

這時候矛盾的焦點就會集中在“碰瓷”人身上。他隻有三種選擇,一是跟你去看病,那樣一來他一時得不到任何好處,你也不會有直接經濟損失,有保險公司負責呢;二是結束鬧劇走人,這時你的目的就達到了;三是雙方到交警隊去解決,這也是他不願意的,他怕留案底,怕你事後找他,況且有時間他還要接著“碰瓷”呢。而且即使去了,你還是要堅持幹有票據的事,如看病、修車……

記住,“碰瓷”人利用的就是人們怕麻煩,情願花點錢“破財消災”、息事寧人的心理,所以,你就反其道而行之。一般最後的結果就是警察判雙方走人,對方自己回家觀察,萬一有事再找你。但你應盡量不直接和對方聯絡。

上述方法隻對自己確無失當之處,而是他人輕微接觸、故意“碰瓷”有效。真的由於自己駕駛不當出了事故,必須盡快帶對方看病,盡早報警,及時通知保險公司。

15時刻關注儀表盤有無故障顯示

安全駕駛,首先是為了人車安全。在確保車輛機構運轉正常的前提下,規範操作、謹慎開車,才可保證安全。然而,汽車畢竟是一台機器,猜不透它什麼時候會“生病”(出故障)。為了克服這一恐懼心理,汽車生產廠家運用科技手段,為駕駛人設計了各種故障顯示裝置,主要集中在儀表盤上。駕駛人一旦啟動了發動機,就應時刻留心觀察儀表盤有無故障顯示燈亮。如有亮燈,必須迅速應對,不可強行駕駛。

(1)水溫表指示過了90℃

6水箱“開鍋”

應靠邊停車。估計應為水箱漏水或水箱內因冷卻水不夠而沸騰(俗稱“開鍋”)(6)。

如果是水箱漏水,要及時應急修補後,去修理店更換水箱。

如果水箱不漏,行駛中因為冷卻水不夠(例如水箱蓋沒擰緊導致水外溢)而“開鍋”,停車後不可盲目打開水箱蓋往水箱裏加注冷卻水,以免水箱內的開水或水蒸氣噴出傷人;而應該打開車蓋,待水溫稍下降後,回水管沒有開水或蒸氣噴出時,再用濕抹布去打開水箱蓋,加注冷卻水。打開水箱蓋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人盡量離發動機遠一點,頭部不要麵向水箱。

②先用濕抹布捂住水箱蓋,將蓋擰鬆一點,然後迅速收回手臂,觀察有無水蒸氣從蓋的四周濺出,以防燙傷。待沒有水蒸氣濺出後,順勢將蓋打開。

③打開水箱蓋時不能戴手套,以防開水或蒸汽將手套打濕,造成燙傷麵積擴大,傷勢加重。

注意:如果水箱開鍋時間較長,發動機溫度過高,不能馬上加水,以防氣缸體崩裂。應熄火20分鍾以上,讓發動機自然冷卻至溫度降低後再加冷水。加水後應啟動發動機檢查是否漏水。

禁止直接用自來水、井水衝澆已開鍋的水箱。用冷水衝澆降溫,往往易使開鍋時間較長的水箱箱體崩裂。

(2)ABS燈亮

一般不影響短距離行車,但不可在故障排除之前跑長途。應去專業修理店檢修。ABS燈亮後,不用擔心ABS係統會影響車輛製動係統。ABS係統失靈,不會影響製動,隻會延長製動距離,加重甩尾,故不可高速急製動。

(3)蓄電池燈亮

一般表示電池電量不夠,應關閉空調、音響等耗電設置。觀察水溫表是否過了90℃。如果超過90℃,有可能是水箱或電池出故障,不可再前行,需馬上檢修;如果水溫表沒超過90℃,應打開前車蓋,檢查電動機V形皮帶是否打滑、破裂、斷裂,可就近去服務區或維修站檢修。

由於儀表盤顯示故障燈亮表示的含義多與車輛故障有關,故駕駛人一旦發現故障燈亮,應及時排查。限於篇幅和水平,這裏不再多作介紹。

16“疲勞”與“麻痹”,是安全的兩大頑敵

(1)防止“疲勞駕駛”

駕駛人因連續或超負荷工作而產生的生理及心理功能變化,導致精神疲倦、判斷反應遲鈍、操作質量下降的現象稱為疲勞駕駛。

①開車疲勞的表現

a眼睛疲勞。眼睛時開時閉,頻頻眨動雙眼,無法保持全神貫注的精神狀態(俗稱“睜眼睛不開”),是疲勞的征兆。這時應該立即停車靠邊,稍作休息。

b坐不安穩:不斷改變駕駛姿勢,尤其是長時間開車最容易出現這種情形,也是疲倦的征兆。這時最好停車伸伸腰,做做操,轉轉脖子,活動活動手腳。

c哈欠連天:不斷打哈欠或腳部發麻,無法控製,這表明駕駛人已感到疲勞,需要休息一下。

d煩躁:如果車內乘員交談嬉鬧,會感覺心煩焦躁不安的話,這也是過於疲勞的征兆之一,需要停車休息。

②疲勞駕駛的自我判定

a一般而言,駕駛人每次連續駕車超過4小時,或從事公路運輸的駕駛人一天累計駕駛超過8小時。

b從事其他勞動,體力消耗過大;

c休息不好,睡眠不足,以致行車中困倦遲鈍。

以上現象均可認為是疲勞駕駛。因疲勞駕駛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中,有60%以上是在24小時內正常睡眠少於4小時引發的。

③有規律,講科學,防“疲勞”

a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正常狀態下駕駛人每天應睡足6~8小時,連續駕車不超過4小時。考慮到白天睡覺環境遠不如夜晚安寧,除非條件不允許,應盡可能白天行車,夜間睡覺。必須夜晚開車的,白天應盡可能多休息。

由於工作性質或條件所限,駕駛人的休閑時光大多花費在看電視、上互聯網上。在暗光環境下看電視會使人體血液中的維生素A迅速消耗,導致人的夜間視力及對黑暗的適應能力減弱。連續看幾小時電視或上幾小時網後,人的視覺遲鈍,辨色能力減弱,視力甚至會短暫性地降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