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群芳十六亭
祈闌最為繁華的當屬臨近皇城的玄武街,所有的達官貴人便是臨街而居,越是靠近皇城身份便越是金貴,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已被側冊封的皇子。
皇帝九子,大皇子早夭,二皇子乃是皇帝一夜風流與宮中侍婢所生,身份低微一向不得皇帝寵愛,早在弱冠之時便被皇帝封了王,賜了邊遠封地搬離了皇城;而餘下的幾子中,九皇子年幼,八皇子放浪形骸不得皇帝待見;七皇子六皇子乃是雙生兄弟,為皇貴妃秦氏所生,身份倒是足夠尊貴,奈何這兩位皇子一個是衝動易怒,一個是狹隘多疑,皇帝雖然有些偏愛,卻不敢委以重任;五皇子自幼癡迷武學,眼底除了武學再也容不得其他事物,縱使皇帝有心栽培他也是無心消受;四皇子風落玉溫文爾雅博學多才,極的民心,乃是百姓心中最為適合的儲君人選,一年前被封為敬王但並未分賜封地,所以依舊居住在玄武街;而三皇子風絕塵,乃是已逝皇後所生,自幼體弱多病,五歲之時便被送去瀲灩穀由穀主瀲灩神醫教養,直到兩年前才被皇帝接回宮中,或許是因著皇後的原因,皇帝對三皇子格外憐愛,才將他接回來便封了為“安王”以願他身安體康,據說皇帝為了不讓安王來回奔波勞累便不顧眾人非議特意將自己的禦輦賜予他,供他入宮乘坐,而,因著皇帝的這番舉動,朝堂表麵上一片風平浪靜,實則已是暗波洶湧,隻要稍有差池便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庭院林立,雕梁畫棟,勾心鬥角,假山成群,竹柏成林,三步一亭,五步一閣,這,便是玄武街的安王府。
走過竹柏林,踏過青石小路,安王府鬱鬱蔥蔥的園子便呈現眼前,四周竹柏環繞,假山小橋隨處可見,本該過了百花齊放的季節,這裏卻依舊是一片姹紫嫣紅。
早在兩年前,安王還未回來之際,皇帝便差人開始修建安王府,從用工到布局無一不是精致細密,聽說,就是這園中的花兒還是皇帝先派人去瀲灩穀打聽好了安王的喜好,然後親自在禦花園中為安王爺挑選的,可以說,禦花園中有的花兒,這兒便不會少為此,皇帝還特意派了宮中養花的老公公前來伺候這一園子的金枝玉葉,由此可見安王在皇帝心中的分量。
繞過九曲回廊,穿過半月拱門,府中最為出名的群芳十六亭躍然眼底,其中以位於池水中央的牡丹亭為主,其下又跟五亭,分別是:梅、蘭、菊、蓮、水仙,每亭之後雙亭緊跟。梅花亭後便是薔薇,鳳仙二亭,蘭花亭後梨花桃花侍立,菊花廳後乃是木香、芙蓉,之後便是蓮花亭後杏花、藍菊,水仙亭後紫薇、丁香。十六亭亭亭相連,亭上煙紗嫋繞,亭下紅蓮綻放,雨幕之下池水漣漪不斷,輕風拂來,煙紗隨風起舞,如同美人折腰,此情此景,當真無愧那“群芳”二字。
雨幕中,一幕倩影翩然而來,一襲碧色纏枝牡丹褶裙,外罩同色半臂,腕見掛著水藍色阮煙羅,楊柳腰間一串銀鈴隨著腳步輕輕晃動,伴著雨聲說不出的動聽,細看,黛眉杏目,嫣唇瓊鼻,發髻高挽微微露出瑩白如玉的頸脖,說不上傾國傾城,倒也是楚楚動人,尤其是那眉眼之間的纖弱,讓人見了止不住心生憐惜。
上了回廊,她收起傘,移著細碎的蓮步,穿過紫薇亭與丁香亭而後在水仙亭停下腳步,福福身子頷首對著牡丹亭輕言道:“爺,夜襲回來了,在亭外等候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