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女同學和大男孩(1 / 2)

青山省坐落在中國東北部,省會是北寧市。

北寧大學是國家重點大學,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放眼整個東北三省,這也是數一數二的高等學府。

時值六月,學校已經進入了假期,大學生們開始了陸陸續續的返家潮。而大學生活動中心內,聚集了近百人,一片熱鬧的景象。

這裏,由校學生會牽頭組織,由各個學院的社團參與運作,給年輕的大學生們,提供了許多可以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

比如抱團窮遊,比如單車旅行,比如實習打工,比如與外校競技……

隻可惜,即便這些社團精英們絞盡腦汁巧立名目,也沒能吸引到大學生們的主流關注目光。

因為這裏,出現了一個閃耀的主題——“心係孩子,情滿山村”!

活動中心大廳內,大學生們被分成了兩撥。

一撥是由化學院青誌協會組織的“暑期短期支教”活動的積極參與者,一撥正在報名由文學院愛心社組織的“打工獻愛心”活動。

兩個協會有著共同的價值理念,那就是利用這個暑假,號召更多的同學們,關注落後山村的貧苦孩子受教育問題。

不過這裏麵也存在了一些分歧。

前者是號召大學生們親身踏入貧困山村,以支教的方式給山娃子帶去新鮮的知識和廣袤的見識;

後者完全不同,愛心社號召大家利用暑假期間在城裏打工,然後把打工賺到的錢,以捐款的方式來表達對農村孩子們受教育的關注和支持。

前者後也,後者也罷,都是充滿正能量的社會實踐活動,直到不知道那個犯二的家夥高喊了一句,場麵一下子躁動起來。

“支教好啊,有五百塊錢補助不說,還有保研優勢呢,畢業後找工作也方便。”

此話一出,平衡立時打破。

是啊,如果在獻愛心的同時,也能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份光彩,這不是兩全其美的好事麼?

青誌協會的組織者們對這樣一句話頗感不忿,明明是大公無私的好事,竟被說成了這樣急功近利的行為。

好在看到過來踴躍報名的同學越來越多,他們沒說什麼。

可是那邊愛心社的同學就不幹了,憋著一肚子火,氣衝衝的跑過來理論。

“支教有什麼好?披羊頭賣狗肉!打著公益的旗號,跑去消費人家農村老百姓的苦難去了,這哪是獻愛心?這是在糟踐咱們北寧大學的公益事業!”

率先發難的是一個戴著眼鏡的帥哥,他穿著潔白的襯衫,筆挺的西褲,憤憤不平的樣子。

緊跟著,又有兩三個男女同學,義憤填膺的對青誌協會組織的支教活動譴責起來。

“我給你算一筆賬。一個支教老師,除了補助以外,主要的花銷來自車費、文具用品、教學工具和餐飲,總共算起來,最少最少也得一千塊!可你們能帶去多大的好處?”

“你們可能隻會麵對四十多個孩子,而這四十多個孩子中至少有一半是對你不屑一顧的,到最後真能產生些微末影響的,不超過十個。陪他們玩了個把月,就得花費一千塊。你們這麼多支教老師,不就是勞民傷財麼?”

“如果把這些錢換成更實際的東西,捐助給山區的孩子,是不是更加來的實惠?相比起我們愛心社組織的活動,你們這個短期支教,完全就是在浪費國家資源,揮霍我們新時代大學生心中僅存的正義!”

……

麵對來勢洶洶、占據了道德製高點的文科生,化學院的這幫理科生,吱吱嗚嗚的無法辯駁。

大學生短期支教,這些年的確是飽受爭議,甚至一度有過取締的傳聞。

現在,青誌協會的成員們受到了別人毫不客氣的當麵指責,都羞愧的漲紅了臉,竟說不出話來。

這時,一個眉清目秀、身著藍色T恤的大男孩走長長的隊伍中走了出來,在大家驚訝的目光下,輕聲說:“這位同學,你說的很對,陪十幾個孩子玩一個月,無法創造一點價值不說,還會花費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