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一十五章 奇怪的言論(1 / 2)

【一切都不再清明。】——壓低帽簷

“如此風水寶地,陰宅龍穴所催蔭發名門公卿、狀元、將軍、王候也不無可能,怎麼會出現這等事,想必您兒子在衙門得罪了人,被盜去了地脈龍氣,再加上你們不常來看望才致如此。”

“正是如此。”王顯通見淩宇有模有樣的說道便擺出一副殺雞焉用牛刀的態勢,自己隻是於一旁指點。

待三人行至墳前,果然見墳頭有被翻動過的新土,王老丈佩服之情無以複加。

“先生,這可該如何是好啊?”

“師父,就讓徒兒去看看吧。”淩宇搶先說道。

說罷便向山上走去,尋龍點穴簡單來說就是先要找出龍,靠近水的山脈稱之為龍,沒有水的山脈就叫做山,然後登上太祖山,經過少祖山、父母山去查看這條龍的出身、剝換與行走路線。一般山脈會經過穿帳過峽,束氣,行到有河流、湖泊的地方,突起穴星沙交水會陰陽交彙,化氣結穴,這塊區域中的“龍”、“砂”、“水”等種種景觀意象最完美的那個點就是龍穴明堂所在,然後通過這塊區域土質的好壞來找出龍穴,因為有生氣的土質才會暖陰人骨骸來福蔭後人。

半個時辰後淩宇站在一處高可避風、低可避水、不大不小的土地上,手指搓著泥土緩緩說道:“雖然沒有天子的那般龍穴大地,但封侯拜相卻是夠了。”說完撿來一根樹枝插在剛剛那個地方,便下山去了。

一會功夫淩宇回到墳前,拱手對王顯通說到:“師父,弟子已經尋到一處中等龍穴,可將老夫人遷屍於此,日後子孫封侯拜相福蔭無窮。”

“恩,說說那處地方的具體情況,讓為師端詳端詳。”王顯通眼皮也不抬的答到。

待淩宇將所尋之處講了一遍後,王顯通終於睜開了眼睛,慢慢說到:“不錯,此等龍穴對於尋常人家來講已然足夠,要是動了天子的龍穴大地恐怕會局勢動蕩,戰亂不斷了,到時候生靈塗炭不是我們修道之人所願看到的。”

“師父教導的是,弟子銘記在心。”隨後轉身都王老丈說到:“明日丁時壬刻用一金壇裝起屍骨,遷至山上河水源頭旁的一塊空地上,我已經在那裏插了樹枝做標記。千萬記住差之毫厘,謬以千裏。”

“多謝二位了,今日為了小老兒的事情二位忙碌了一天,快快隨我到府上飲些茶水。”

“老丈客氣了,請。”

回到府上王老丈將師徒兩人請至上座便道:“二位稍座片刻,我去去就來。”說完便轉身離去。一會功夫隻見王老丈左手提一紫銅風爐,右手提一竹籃,笑眯眯的說道:“這可是生於爛石,長於陽崖陰林,采於三歲的野生、筍狀、卷葉的上上品九華毛峰,飲之如醍醐、甘露,老兒平時可都舍不得喝哦,嗬嗬。”

“這茶三月淩露采之,每一枝芽隻取最尖端,故而異常珍貴,然後等到晴天通過蒸,搗,拍,焙,穿,封,將其曬幹後才可飲用,專解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支煩、百節不舒。”

師徒兩人平日裏忙於生計,哪懂得這些,隻聽他說有如醍醐、甘露般好喝,便真想快快來嚐嚐這上上品的九華毛峰到底是如何滋味。

看到二人躍躍欲試的樣子,王老丈不急不躁的將那紫銅風爐置於柴堆旁,隻見那紫銅風爐如古鼎形,厚三分,緣闊九分,有三足。一足上寫著“坎上巽下離於中”,一足上寫著“體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上寫著“聖唐滅胡明年鑄”。三足之間還有三個小窗,是添柴火用的,一窗寫著“伊公”二字,一窗寫著“羹陸”二字,一窗寫著“氏茶”二字。爐子周圍還有三個格子,一格上畫著一隻鳳凰與離卦;一格上畫著一隻風獸與巽卦;一格上畫著一隻水蟲與坎卦。巽主風,離主火,坎主水。風能興火,火能熟水。其邊再飾以連葩、垂蔓、曲水、方文等等圖形。

淩宇暗自讚道:無一處不暗含易經八卦之理。不知道這風爐是哪個鐵匠高人所鑄。

“這爐子可使火勢均勻,倒是省去很多功夫。嗬嗬,木柴是上等的槐木,水是河水。”加完柴添完水後,又稱了八錢茶葉,笑道:“茶葉雖好可不易多放,莫壞了味道。”待水七分熟後添進茶葉,然後用紙囊封住爐蓋邊緣。“這樣便不會泄出香味了。”

王老丈沉迷其中,師徒二人也插不上話,隻是聽得他說一句二人便點頭稱是。隻想著快點喝完茶取了酬金便速速離去,兩人還沒有七老八十哪有這般閑工夫陪這老頭在這品茶。

反正等著也是無聊,淩宇便將手置於桌下暗自練習飛星斷事,而王顯通則正襟端坐,眼觀鼻鼻觀心的一動不動。

王老丈自得其樂,一會添柴加水一會端來點心水果招待二人,片刻後“好了,時辰剛剛好。”說完便打開爐蓋用梨木勺盛茶,“好香啊,二位趁熱慢飲,涼了可就不好了。”

“不好,離火星飛入坎宮,穿射割飛傷手足。”說罷淩宇便將椅子向左一移,正好看見王老丈遞過來的茶碗一個不穩茶水倒了一地。

“沒燙著手吧老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