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快樂生活每一天(3)(1 / 3)

服裝師認認真真地教班·費德文打領帶,又幫他挑西服,以及選擇與之相配的襯衫、襪子、領帶等。他每挑一樣,就解說為什麼要挑選這種顏色、式樣,還特別送給班·費德文一本如何著裝打扮的書。不僅如此,他還對班·費德文講解了一年中什麼時候該買什麼樣的衣服、買哪種衣服最劃算。

從此,班·費德文煥然一新,他的穿著打扮有了專業銷售人員的樣子,推銷起來也更加自信了,他的業績也因此增加了兩倍。

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裏你可以隨性而為,但在工作上則需要考慮他人的利益,因為你在為別人服務。注重形象是對自己的一種賞識,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

揚長與避短

造物主創造了一個公平的世界,你可以運用你的長處來克服一切不利的情況。

--布倫丹

有時候,人的劣勢未必就是劣勢,可能反而成了優勢。

一個10歲的美國小男孩裏維,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學柔道。

最終,裏維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師做了師傅,開始學習柔道。他學得不錯,可是練了3個月,師傅隻教了他一招,裏維有點弄不懂了。

他終於忍不住問師傅:“我是不是應該再學學其它的招術?”

師傅回答說:“不錯,你的確隻會一招,但你隻需要學會這一招就夠了。”

裏維並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師傅,於是就繼續照著以前學的練了下去。

幾個月後,師傅第一次帶裏維去參加比賽。裏維自己都沒有想到居然輕輕鬆鬆地贏了前兩輪。第三輪稍稍有點艱難,但對手很快就變得有些急躁,連連進攻,裏維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贏了。

就這樣,裏維迷迷糊糊地進入了決賽。

裏維的決賽對手比他高大、強壯許多,也似乎更有經驗。裏維一度顯得有點招架不住,裁判擔心裏維會受傷,就叫了暫停,還打算就此終止比賽,然而師傅不答應,堅持說:“繼續下去!”

比賽重新開始後,對手放鬆了戒備,裏維立刻使出他的那一招,製服了對手,由此贏了比賽,得了冠軍。

回家的路上,裏維和師傅一起回顧每場比賽的每一個細節,裏維鼓起勇氣道出了心裏的疑問:“師傅,我怎麼憑一招就贏得了冠軍?”

師傅答道:“有兩個原因:第一,你幾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難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對付這一招唯一的辦法就是對手抓住你的左臂。”

所以,裏維最大的劣勢變成了他最大的優勢。

隻要懂得揚長避短就無劣勢可言。再聰明些的話,也可以把劣勢變成特點或優勢。如果我們隻關注自己的短處,不努力改變這種不利情況,那麼留給我們的隻有“失敗”這兩個字。如果我們善於以自己的短處為基礎,努力修繕,就可以揚長避短。

冰雪中激發的熱力

不要去報複自己所受到的屈辱,而應當把它看成自己前進的動力,激勵自己。

--喬治桑

相信每個人都聽說過“希爾頓大飯店”,在這裏要與你分享的,是希爾頓大飯店集團的創始人,希爾頓先生成功的秘訣。

希爾頓年幼時,正好遇到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大恐慌,而希爾頓又是一個孤兒,在那樣不景氣的時代,他隻好四處流浪,靠著乞討維生,到了夜晚,則找一個勉強可以遮風避雨的地方棲身。

有一次,希爾頓流浪到城市裏,連著幾個晚上,他都躲在一間大飯店門廊的陰暗角落避寒睡覺。

這天半夜,希爾頓在睡夢中被飯店的門童合力抬了起來,丟到距離飯店10米以外的雪地上。

從睡夢中驚醒的希爾頓,大怒地質問門童:“我睡我的覺,哪裏礙著你們了,為什麼把我丟到雪堆裏?”

幾個門童答道:“明天一大早,我們飯店的集團老板蒞臨,經理認為如果讓你們這些流浪漢躺在門廊邊,不僅有礙觀瞻,還可能會引起大老板的不悅與指責,所以要請你們離開!”

希爾頓十分憤怒地大聲道:“你們集團老板是人,我也是人,在這麼寒冷的天氣裏,讓我在門廊下睡一晚,明天再趕我走也不遲。為什麼要在半夜裏,偷偷地把我丟在雪地上?”

門童趾高氣揚地說:“這是飯店經理交代的,我們也隻是奉命行事。”

希爾頓咬著牙,握緊拳頭說:“你們給我聽著,終有一天,我一定要開一家比你們飯店更大、更豪華的酒店,記住我現在所說的話!”

銘記著在雪地中所受的屈辱,希爾頓立下宏願,從此之後,他努力工作,存下他所賺得的每一分錢,終於創立了第一家“希爾頓大飯店”,並進而擴充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飯店集團之一--“希爾頓飯店集團”。

麵對他人對我們的侮辱,你可以強忍下來、可以反擊回去,或者,也可以像希爾頓一樣,用屈辱來激勵自己,帶著具有潛力的憤怒,來開創自己偉大的事業。將挫折化為偉大的誌向,並進而完成自己的夢想!

基辛格和芬克斯

財富和地位都是外在的東西,它不能淩駕於一切之上。

--麥克

在宗教聖地耶路撒冷,有一個名叫“芬克斯”的西餐酒吧。它連續3年被美國《新聞周刊》雜誌選入世界最佳酒吧的前15名之內。

這家酒吧是幾十年前由英國人創辦的。至今,它的內部擺設包括桌子和椅子都保持著原來的樣子。雖然它隻有30平方米左右的麵積,裏麵也隻有一個櫃台和5張桌子,是一個極為普通的酒吧,但由於經營有方,成為來耶路撒冷的各國記者們喜歡停留的地方。現在的老板是一個名叫羅斯恰爾斯的德國猶太人。他在1948年買下了“芬克斯”,一直經營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