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快樂生活每一天(3)(3 / 3)

上麵這則笑話僅是杜撰之作,不足為據。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早年在華爾街股市小試牛刀,結果折戟沉沙的軼事則是有真憑實據的。

1929年,丘吉爾的老朋友、美國證券巨頭伯納德·巴魯克陪他參觀華爾街股票交易所。那裏緊張熱烈的氣氛深深地感染了丘吉爾。當時他已年過五旬,但狂傲之心絲毫未減。在他看來,炒股賺錢實在是小菜一碟。他讓巴魯克給他開了一個戶頭--“老狐狸”丘吉爾要玩股票了。

丘吉爾的頭一筆交易很快就被套住了,這讓他很丟麵子。他又瞄準了另一隻很有希望的英國股票,心想這家夥的老底我都清楚,準能大勝。但股價偏偏不聽他的指揮,一路下跌。他又被套住了。

如此折騰了一天,丘吉爾做了一筆又一筆交易,陷入了一個又一個泥潭。下午收市鍾響,丘吉爾驚呆了,他已經資不抵債要破產了。正在他絕望之時,巴魯克遞給他一本賬簿,上麵記錄著另一個溫斯頓·丘吉爾的“輝煌戰績”。原來,巴魯克早就料到像丘吉爾這樣的大人物,其聰明才智在股市之中未必有用武之地,加之初涉股市,很可能會賠了夫人又折兵。因此,他提前為丘吉爾準備好了一根救命稻草。他吩咐手下用丘吉爾的名字開了另一個賬戶,丘吉爾買什麼,另一個“丘吉爾”就賣什麼;丘吉爾賣什麼,另一個“丘吉爾”就買什麼。

丘吉爾一直對這段恥辱的經曆守口如瓶,而巴魯克則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詳細地記述了這樁趣事。

股市之中不以學曆定賢愚,不以智力分高低,更不以個人的社會背景、角色分上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得意之處,也會有失利之地。切不可盲目行事,否則你會輸得一塌糊塗。

富足的體驗

“貪欲”是個日長夜大的巨人,對他來說,“擁有”這件外衣永遠嫌太小。

--惠特曼

帕霍姆已經很富有了,但仍然不滿足。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他去向巴什基爾人買地。巴什基爾人的首領告訴他:“我們賣地不是一畝一畝地賣,而是一天一天地賣,在一天時間裏,你能圈多大一塊地,它就都是你的了,但是如果日落之前你不能回到起點,你就一塊土地也得不到。”

這天早晨,人們來到一個小山崗。

帕霍姆出發了,他大步往前走,每塊地都很好,丟掉可惜。他就一直向前走去,直到看不見出發點才拐了彎。這時看看太陽,已到中午,天變得熱起來。帕霍姆稍事休息,吃了些幹糧,喝了些水,又繼續前進。天氣熱極了,而且他覺得疲憊不堪,但他仍不停地走著,心裏想:忍耐一時,享用一世。

他往這個方向走了許多路,抬頭望一望太陽,已經到了下午。“不行了,”他想,“隻好要一塊斜地,我得走直路趕回去。就要這麼多,地已經夠多的了。”

帕霍姆連忙做個標記,取直路朝山崗走去。他開始覺得吃力,身上出了許多汗,他很想休息一下,但是不能,怕日落前走不到終點。他看一看前方的土崗,又看一看太陽,距離終點還很遠,而太陽已經快到天邊了。

帕霍姆繼續這樣向前走,他已經很吃力了,但是還在不斷地加快步伐。

帕霍姆又看看太陽,太陽已經到了地平線上,並且開始下沉,形成一個彎弓。他使出最後的力氣向前衝去,兩隻腳好不容易跟上,使身體不致撲倒。他一口氣,登上山崗。帕霍姆兩腿一軟撲倒在地,兩手伸出去夠著了起點。

帕霍姆的雇工跑過去,想扶他站起來,而他口吐鮮血,已經死了。

從來不曾由於足夠而感到滿足,這種心情將會在貪婪的狀態裏延續不已。我們在知道有權享受財富和富足的同時,也應明白知足是最大的富有。

誰更聰明

無論在什麼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掌握了一切。

--巴甫洛夫

勃吉思是倫敦有名的古董家具商。

一天,勃吉思回鄉下看望他母親時,路過一家農舍,他發現那家有一把15世紀晚期的椅子。於是,他鼓其如簧之舌勸女主人把椅子割愛給他,最後他以數十英鎊購得了這把價值數千英鎊的古物,狠狠地大賺了一筆。

這次“好運”給勃吉思帶來了發財之道的靈感。

從此,隻要一有空,勃吉思就開車去倫敦郊外做“地毯式的尋寶”--勃吉思將倫敦的郊區以5平方英裏為單位,劃成一區一區,原則上每周走訪一區。

勃吉思深知鄉下人多疑的性格,為了能順利登堂入室,名正言順地參觀農舍的內部陳設,他就穿著牧師的黑衣白領,另加黑軟帽一頂、舊拐杖一根、把自己完全裝扮成神職人員的模樣。此外,又特別印製了一種名片,上麵不但凸顯其牧師的身份,還注明他是“稀有家具保存學會”的會長。這樣在他繞著古董家具的話題說長道短時,別人才不致起疑。

勃吉思思慮周密,行事謹慎,而且口風很緊,從不對任何人透露其“貨源”,以免招來競爭對手。每次下鄉選定目標進行“發現之旅”時,他都把所駕的貨車停得遠遠的,因為,一般而言,牧師的代步工具都是小型車,很少有牧師會開貨車來探訪教友。勃吉思怕鄉下人見車生疑,看穿其真正的身份與居心,往往要等到雙方交易成功,他才會把車開過來裝貨,此時即使對方發覺事有蹊蹺,但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