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麵對失敗,絕不低頭
1.失敗隻是一種暫時性的挫折
失敗是什麼?失敗隻是成功過程中一種“暫時性”的挫折。從失敗中,我們可以獲得大量有益的東西,這些東西能使我們調整努力的方向,使我們向著不同的、更美好的方向前進。
那種經常被視為是“失敗”的事,實際上隻不過是“暫時性的挫折”而已。這種失敗又常常是一種幸福,是生活賜予我們的最偉大的“禮物”,因為它使人們振作起來,調整我們的努力方向,使我們向著不同的、更美好的方向前進。看起來像是“失敗”的事,其實卻是一隻看不見的慈祥之手,糾正了我們的錯誤路線,並以偉大的智慧促使我們改變方向,向著對我們有利的方向前進。
如果人們把這種失敗理解為一種“暫時性的挫折”,並引以為誡的話,它就不會在人們的意識中成為失敗。事實上,每一種“暫時性的挫折”中都存在著一個持久性的大教訓,我們能夠從中吸取極為寶貴的知識,而且,通常來說,這種知識除了經由失敗外,別無其他方法獲得。
“失敗”通常以一種“啞語”的形式向我們說話,而這種語言卻是我們所不了解的。否則,我們也就不會屢犯同樣的錯誤還不知道從這些錯誤中吸取教訓。實際上,失敗的“啞語”是世界上最容易了解及最有效果的語言。它就是宇宙通用的語言,當我們不去聆聽其他語言時,大自然就通過它向我們說話。
事實上,隻有我們把挫折當作失敗來加以接受時,挫折才會成為一股破壞性的力量。如果把它當作我們的老師,那麼,它就會成為一種祝福。
有許多人陷於失望和遭遇失敗,卻不知道他們已經具有了成功的一切條件。還有的人,把他們成功道路上遇到的障礙當作敵人,他們恐懼且遲疑。實際上,這些障礙物是命運帶給我們的朋友和助手。要想成功,就必須有障礙。在我們的事業中,隻有經過多次奮鬥和無數次的失敗,才能獲得勝利。每一次失敗,每一次奮鬥,都能磨煉你的意誌、增強你的體力、提高你的勇氣、考驗你的忍耐力、增強你的自信心以及培養你的能力。所以,每一個障礙,都是一個考驗,促使你成功,否則,就隻有接受失敗。每一次挫折,就是一次前進的機會。逃離它們,躲避它們,就會失去了自己的前進方向。
“失敗”是大自然的計劃,它經由這些“失敗”來考驗人類,使人們能夠獲得充分的準備,以便進行他們的工作。“失敗”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嚴格考驗,它借此燒掉人們心中的殘渣,使人類這塊“金屬”因此而變得純淨,可以經得起任何挫折。失敗,會讓我們更加清楚自己以後的路怎樣走,怎樣去遠離失敗。如果我們明確了這一點,而且始終堅信自己的能力,那麼這時候,失敗就成為了我們走向成功的機遇。
2.失敗是向成功進軍的跳板
世間真正偉大的人,對於世間所謂的種種失敗,絕不失去鎮靜,更不會失望,他們的自信精神依然存在,這樣的人能夠把失敗作為一個跳板,從失敗中崛起,從而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許多人要是沒有遇到逆境,他們是不會發現自己真正的強項的。他們若不是遇到極大的挫折,不遇到對他們生命巨大的打擊,就不知道怎樣煥發自己內部貯藏的力量。因此,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我們歡迎失敗的到來。
其實,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失敗,除非你自己如此認定。那種經常被視為是失敗的事在實際上也隻不過是暫時性的挫折而已。事實上,這種暫時性的挫折是一種幸福,因為它會使我們振作起來,調整我們的努力方向,使我們向著不同的但更美好的方向前進。每一次當我們做出嚐試但沒有成功時,不必太在意,至少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東西而有助於達到最終的目標。當你試過一種方法但卻行不通時,換另一條路走。你若是認識到挫折隻不過是經驗的學習,那麼你一生中成功的次數將遠勝過失敗。
人生無坦途,在漫長的道路上,誰都難免要遇上厄運和不幸。
人類科學史上的巨人愛因斯坦,在報考瑞士聯邦工藝學校時,竟因三科不及格落榜,被人恥笑為“低能兒”。小澤征爾這位被譽為“東方卡拉揚”的日本著名指揮家,在初出茅廬的一次指揮演出中,曾被中途“轟”下場來,緊接著又被解聘。
為什麼厄運沒有摧垮他們?因為在他們眼裏始終把挫折看作是人生的經曆,是人生的一種磨煉。假如他們沒有當時的厄運和無奈,也許就沒有日後絢麗多彩的人生。
19世紀中葉美國有個叫菲爾德的實業家,率領工程人員,要用海底電纜把“歐美兩個大陸連接起來”。為此,他成為美國當時最受尊敬的人,被譽為“兩個世界的統一者”。在舉行盛大的接通典禮上,剛被接通的電纜傳送信號突然中斷,人們的歡呼聲變為憤怒的狂濤,都罵他是“騙子”、“白癡”。可是菲爾德對於這些毀譽隻是淡淡地一笑。他不做解釋,隻管埋頭苦幹,經過6年的努力,最終通過海底電纜架起了歐美大陸之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