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都有獨到的見解,因而能夠出人意料地“ 突然成功”。實際上,商情的“冷”和“熱”隻是暫時的、相對的,隨著大環境的變化,兩者可以逆向轉化。前些年出現的地產熱、服裝熱、炒股熱都給我們帶來很大啟迪,即成功屬於最早嚐試的人,成功源於“冷” 期而非“熱” 期,大機會往往隱藏於被常人忽視的“冷門之中”。
中國有句俗話:拉滿弓、射出箭,目標與你遙相對。
處在自立狀態的人,你都有權力和必要向著你的目標嚐試一把。至險方能達遠,臨絕方能登高。這不僅對個人如此,對企業來說也同樣如此。
廣州商界女傑呂有珍剛剛接任運通公司總經理的職務後不久,就在嚐試抓大機會方麵露了一手,顯示了她超群的決策能力,大大鞏固了她的總經理位置。
1992年,呂有珍經過一番周密的調查研究發現,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擴大,廣州的發展逐步趨於相對飽和,擴展廣州勢在必行。當時的房地產商都把資金、技術全部投向廣州南麵的珠江三角洲,使之成為投資熱點。與此對照,廣州城北的小縣城---花縣卻顯得冷冷清清、無人問津,沒有人願意把資金投向這裏。
然而,大企業家究竟是有大企業家獨到的洞察力的。
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一篇遊記中曾感慨“ 險亦遠,則至者少”。經商也是這個道理,境界高了,達到的商人也就少了。
呂有珍經過冷靜思考後認為,廣州擴展的理想區域必在廣州北麵,這個地方就是花縣。她堅信花縣終有一天會成為熱點,大機遇將來臨,機不可失。在董事會上,呂有珍把“天機”告訴了大家。
果然不出所料,大多數董事都沒有看出形勢發展的趨勢,多數人持反對意見。經過據理力爭,呂有珍最後拍板定奪:“這次購置土地後,我們可以做些大項目,那些土地自然會升值,到時大家就明白了。”就這樣,1200畝花縣土地購置下來。
真知灼見在剛剛萌生的時候往往會受到多數人的誤解,如果主張者沒有勇氣堅持和兌現自己的見解,或者隻是隨便談談,那他的見解永遠隻是一種看法,它的價值就無法得以兌現。時間是檢驗真理的一種依據。一等就是兩年,這兩年對呂有珍而言是沉甸甸的兩年,須知她擔當著多麼大的壓力。在花縣購置地產的主張是她提出並執意執行的,多數董事都在睜大眼睛盯著這樁生意。大筆資金都押在那1200 畝土地上。如果這次嚐試失敗怎麼辦?
這期間呂有珍承受了太多的寂寞和太大的壓力,但她對她所作的決策堅信不移:花縣肯定會熱起來。
兌現的機會終於降臨。1994年,花縣改為花都市,國家決定在花都市建設中國最大的廣州國際機場,建立京廣鐵路客運大站,建設花都港,修建南方最大的商貿場。
陡然間,花縣地價猛漲幾倍,運通公司全體員工一片歡騰。
欣喜之餘,人們不禁想到早在兩年前就準確預料到,並受了兩年煎熬的總經理。是她,造就了這一切。
就是在這“冷” 與“ 熱” 的對比之間,呂有珍成功地抓住了一次大機會,嚐試了一下率先使運通公司向前跨出了揚眉吐氣的一大步。
成功需要嚐試,猶如我們需要自立的精神一樣。沒有嚐試就沒有你個性的發揮,沒有嚐試就沒有經驗的積累,沒有嚐試,通向成功的路上你會寸步難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