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爺您上座》是我10年前的書。4000天後,見得雜了,聽得野了,想得刁了,提筆再續同一題材,應該更了得了吧?
卻不然。我知道哪些事不能碰,哪些人要隱諱,哪些時候要裝孫子。此時,我連三歲小兒的勇氣都沒有了,有勇方有謀,無勇謀何在?——人豈不越活越傻?
也許這不都怨個人。
1987年7月,我在《中國青年報》寫字,中國廣告報西北記者站組織了一個記者團,說是什麼筆會,到西北轉一圈,吃住行全包,這個美差交給了我。
第一站到西安,幾天裏轉了幾個企業,記者團裏有記者陸續發了《三中全會促進了西冷廠變化》、《黃河機器製造廠引進電冰箱點菜拚盤的經驗》、《西安石油儀器廠職工食堂餐館化的啟示》等報道。顯然,這些文字是水貨。
後來我看到一份《協議書》,甲方是中國廣告報西北記者站,負責督促記者團上稿質量;乙方是被采訪的廠家,提供采訪經費5000元。看到這個協議,我毛了,真真被賣了還幫著數錢呢。
糾結了好幾天,怎麼辦?人家對我們不錯呀,好吃好玩晚上還陪著打牌鑽桌子,聽說還要送400塊錢的土特產(當時還不興直接點票子),我怎麼下得去狠手攪局?
我硬著心腸中斷西北行打道回京,後在《中國青年報》上刊出《公開的新聞內幕——記者團西北之行日記》,西北記者站被關閉。
如果今天碰到這等事,我還會六親不認嗎?——今天也大不同於過去了,勞駕記者已有明碼標價了。甚至,在黨報上,有記者寫文章堂皇地宣稱,受某外國車商邀請前往試車……拿著不是當理說。
或許,今天我還是不大樂意被人包辦著去采訪,但我恐怕不會再大義凜然地在報紙上抖摟了。人都不易,和諧也好,合汙也罷,活著是第一位的。現在連死刑都嚷嚷著要廢除呢。
人活著真不容易,忙忙碌碌一輩子,也真難成事。比如畫畫。幾十年來一直在畫,但至今每一幅畫依然輾轉反複,經過幾個月到滿意,方醒悟,所有的陷阱和糾結,其實過去都碰到過,怎麼還在重複跋涉?後來一想,在生產流水線上就不會有這種輾轉反複,每一分鍾、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都是重複——這算人生嗎?
人生不能完全以成功來評判。馬禮遜是一個英國傳教士,1807年來到中國,前後25年,期間孤獨、艱險、窮困、疾病,他編撰了英中字典,翻譯了《聖經》,但他最重要的任務,他發展了多少教徒?10人!其中隻有3位是中國人!他會為這25年的苦作後悔嗎?
前幾天,6月27日11時,被稱為最牛校長的四川安縣桑棗中學校長葉誌平,因突發腦溢血去世,享年57歲。在“5·12”汶川大地震前,葉誌平力主花費40多萬元加固教學樓,且定期組織師生進行疏散演習。地震發生時,全校2000多名師生按照平日裏的演習,僅用1分36秒全部安全撤離,無一傷亡。人一生能有一次閃光足矣,比如1分36秒。但世人都這麼認為嗎?
隨著年齡的增長,看的事多了起來,理解了人之脆弱,人之無奈,人之有限,於是多了寬容。想想記者團西北之行,張東升是那次活動的組織者,據說這些年發了財,很替他高興。對他,我多少有點歉意。
死後再發些文字吧,以及畫,肯定要惹出些事的——隻好身後哪怕洪水滔滔了。
王安
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