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與偶像零距離——找個成功人士做榜樣(1)(1 / 3)

李開複:做最好的自己

什麼是成功?也許不同的人會給你不同的答案。但是有一個人的經曆一定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他曾經主管蘋果多媒體部門6年,微軟和穀歌兩大互聯網巨頭曾經為了他而撕破臉麵大打口水戰,最終他又從微軟副總裁、微軟中國研究所所長成為現在的穀歌中國區總裁。他就是互聯網時代的驕子,一貫堅持“做最好的自己”的李開複。

李開複博士於1998年7月加盟微軟公司,並於1998年11月出任微軟中國研究院(現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李博士在語音識別、人工智能、三維圖形及網絡多媒體等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

李開複有多重身份:著名華裔科學家、Google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CEO、青年學生義務導師,還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對我來說,工作、家庭,還有和青年學生的交流,這三樣事情都很重要,一個也不能少。”李開複說。相比之下他或許更傾情於教育,將來條件可能的話,要自己辦一所學校。

天生好學生?

李開複,1961年12月3日出生於台北。父親李天民曾進入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經濟。之後在南京《中國日報》任總編輯,1947年當選為“立委”,1949年到台灣後,擔任過台灣政治大學曆史係教授。著有《周恩來傳》、《劉少奇傳》、《林彪傳》等。母親王雅清畢業於上海體專,她是當時中國跑得最快的女運動員之一。李開複有五個姐姐和一個哥哥。

最初的時候,李開複希望進入哈佛學習法律。不過哈佛沒有接納他。李開複總結是自己的SAT英語成績太差了,隻有550分。於是李開複決定掌握主動,一共申請了12所學校,最終他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李開複學習的是政治科學,屬於法學博士預科,他很快發現,其實他對法律沒有興趣,有一門課“我基本上每堂課都在睡覺,惟一的選擇隻是在教室裏睡還是在宿舍裏睡”。睡到學期過半後,李開複的平均成績勉強夠得一個C,他便趕在限期的前一天把這門課退掉,才避免了因為平均分不到3.0導致助學金被取消的災難。

這不是他唯一的困擾,李開複向家人提起學習法律的苦悶時,家人都鼓勵李開複轉係。姐姐說:“你不是高中時就把大二的數學讀完了,還得了全州數學冠軍嗎,怎麼不轉數學係?”但是,這又讓李開複碰到了第二個苦惱。學校安排他進了彙聚哥大數學尖子的小班,一個班隻有7個人。之後,他發現,那些數學拔尖的同學是能從數學中尋覓到“美”,而他不能。雖然是“全州冠軍”,但是李開複所在的州是被稱為“鄉下”的田納西州,而當他遇到了這些來自加州或紐約州的真正的“數學天才”,他不但技不如人,連問問題時都膽怯了,生怕他的同學們看出這個“全州冠軍”的真正水平並不怎麼樣。就這樣,李開複與他向往的哈佛、選擇的法律、自豪的數學一一揮別。

不過這一階段,他無意中尋覓到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事物,這就是計算機。李開複在高中階段就接觸過IBM主機,不過沒有將其提高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他選修了計算機課程,結果得到入學後的第一個“A+”。之後他在學校計算機中心找到一份兼職,報酬之外還有幫助他人解決問題之後得到的感謝。大學二年級時,李開複轉到“計算機科學”,他事後回顧:哥大法律係在全美排名第三,而計算機係隻是新設的一個專業,一個基礎不是很厚重的專業,“前途看起來並不很明朗”。

在兩年後,即1983獲得學士學位之後,李開複看來拿定了主意,進入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卡耐基梅隆大學坐落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的確,該校是由工業家兼慈善家安德魯·卡耐基於1900年創建,1967年與梅隆學院合並為卡耐基梅隆大學,在2007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全美大學排名中位居第21位。其電腦科學則排名全美第3,僅次於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其計算機網是美國最先進的校園網之一。李開複在研究生階段選擇的方向是人工智能。導師是拉吉瑞迪,他是美國總統特別顧問委員會信息委員會的成員,也是“圖靈獎”的獲得者。

做最好的自己

李開複對自然語言、語言識別等領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希望三年內有一個成果。作為當時計算機從業人員一個保留項目,他為編寫程序與人下國際象棋所著迷。李開複用自己的數學優勢,將統計學的方法融入到程序中,使電腦通過“自習”以修補“軟肋”。1985年,李開複開發的“奧賽羅”人機對弈係統在北美電腦下棋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並以大比分優勢擊敗了世界冠軍,名噪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