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華盛頓合作定律(Washington Company Law)——合作的陷阱(2)(1 / 2)

“拉繩”實驗說明:在主客觀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為完成某一項任務,被落實責任的人數量越少,責任就越容易真正落實,責任人付出的力量就越大,形成的合力也就越大;反之,被落實責任的人數量越多,責任就越不容易真正落實,責任人付出的力量就越小,形成的合力也就越小。簡單地說,在主客觀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人越多越不負責,責任人的數量與負責程度和形成的合力成反比。

◎建立高效的合作

如何才能建立高效的合作,或許我們可以從下麵一則寓言故事獲得借鑒:相傳,在古希臘時期的塞浦路斯,曾經有一座城堡裏關著七個小矮人,他們住在一間潮濕的地下室裏,找不到任何人幫助,沒有糧食,沒有水。這七個小矮人越來越絕望。

小矮人中,阿基米德是第一個受到守護神雅典娜托夢的。雅典娜告訴他,在這個城堡裏,除了他們呆的那間房間外,其他的25個房間裏,一個房間裏有蜂蜜和水,另24個房間有石頭,其中有240個玫瑰紅的靈石,收集到這240塊靈石,並把它們排成一個圈的形狀,可怕的咒語就會解除,他們就能逃離厄運,重歸自己的家園。

阿基米德把這個夢告訴了其他六個夥伴,但隻有愛麗絲和蘇格拉底願意和他一起努力。開始的幾天裏,愛麗絲想先去找些木材生火,蘇格拉底想先去找那個有食物的房間,阿基米德想快點把240塊靈石找齊,好快點讓咒語解除。但三個人無法統一意見,於是決定各找各的,幾天下來,三個人都沒有成果,反而耗得筋疲力盡。

但是,三個人沒有放棄,失敗讓他們意識到應該團結起來。他們決定,先找火種,再找吃的,最後大家一起找靈石。這是個靈驗的方法,三個人很快在左邊第二個房間裏找到了大量的蜂蜜和水。

美好的遠景是團隊合作的基石;明確的目標是團隊成功的基礎;團結協作則是團隊合作的關鍵。在經過了幾天的饑餓之後,他們狼吞虎咽了一番,然後帶了許多分給特洛伊、安吉拉、亞裏士多德和美麗莎。溫飽的希望改變了其他四個人的想法。他們主動要求要和阿基米德他們一起尋找靈石。

為了提高效率,阿基米德決定把七個人兵分兩路:原來三個人,繼續從左邊找,而特洛伊等四人則從右邊找。但問題很快就出來了,由於前三天一直都坐在原地,特洛伊等四人根本沒有任何的方向感,他們幾乎就是在原地打轉。阿基米德果斷地重新分配:愛麗絲和蘇格拉底各帶一人,用自己的訣竅和經驗指導他們慢慢地熟悉城堡。知識是生產力,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而經驗是知識的有機組成部分。一個團隊既需要知識,又需要經驗。

事情並不像想象中那麼順利,先是蘇格拉底和特洛伊那組,他們總是嫌其他兩個組太慢。最後由於地形不熟,大家經常日複一日地在同一個房間裏找靈石。大家的信心又開始慢慢喪失。團隊的阻力來自於成員之間的不信任和非正常幹擾。特別在困難時期,這種不信任以及非正常幹擾的力量更會被放大。

阿基米德非常著急。這天傍晚,他把六個人都召集在一起商量辦法。可是,交流會剛剛開始,就變成了相互指責的批判會。經過交流,大家才發現,原來他們有些人可能找準房間很快,但可能在房間裏找到的石頭都是錯的;而那些找得非常準的人,往往速度又太慢。於是,這七個小矮人進行了重新組合。在愛麗絲的提議下,大家決定每天開一次交流會,交流經驗和竅門。

吃一塹,長一智。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並通過合適的方法將其與團隊內的所有成員共同分享,是團隊走出困境、走向成功的很好做法。在七個人的通力協作下,他們終於找齊了240塊靈石,但就在這時,蘇格拉底停止了呼吸。大家震驚和恐懼之餘,火種突然又滅了。沒有火種,就沒有光線;沒有光線,大家就根本沒有辦法把石頭排成一個圈。大家都紛紛地來幫忙生火,哪知道,六個人費了半天的勁,還是無法把火生著——以前生火的事都是蘇格拉底幹的。阿基米德非常後悔當初沒有向蘇格拉底學習生火。分工有利於提高效率,但分工必須“人事相宜”,如果能力與崗位不能匹配,反而使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