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你認為自己屬於哪種人(1)(1 / 3)

努力找工作還是努力幹工作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這樣一些人,他們整日在不同公司之間穿梭,看起來很忙,但卻不是在為工作而忙,而是在忙著到處尋找工作。他們曾經在許多公司任職,從事過不同的職業,能力不能說沒有,但卻被自己滿腹的抱怨掩蓋。其實,他們所抱怨的東西並不是導致失業的最主要原因。恰恰相反,這種抱怨的行為正好說明,他們現在的處境---四處尋找工作的苦楚,完全由自己一手造成。

他們說:“每天累死累活,隻能拿到這點錢,這算是什麼工作。”

他們說:“老板太摳門,幹得再好有什麼用?”

他們說:“公司領導一個比一個差勁,這根本就是一個爛攤子,在這幹得再久也翻不了身。”

……

他們就這樣抱怨公司的老板摳門;抱怨工作時間過長;抱怨公司管理製度嚴苛;甚至抱怨自己當初怎麼會進這家公司……他們的這種抱怨,有時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固有的矛盾之間會得到一些實據,因而也許會受到一些善良之人的寬慰,使自己的內心壓力暫時得到一定的緩解,並不能給公司造成損失而影響自己的發展。但是,持續的抱怨勢必會使人的思想搖擺不定,進而不能專注地工作,甚至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問題自然就出現了,到那時即使你不吵老板的魷魚,老板也已將你排在了最應辭去的人之列。何況,如果你因此養成抱怨的習慣,想找到下一份工作,或者想在下一份工作中有所作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這一點,凡是頻繁換過工作的人都應該有自己的體會。

《致加西亞的信》的作者阿爾伯特·哈伯德曾向一位聘用過數以百計員工的管理者請教,他是如何考察不同的應聘者的。這位管理者說:“我招聘員工時,十分看重應征者如何評價自己剛剛離開的那家公司和以前從事的主要工作。如果前來應征的人隻是說過去雇主的壞話,甚至惡意中傷,這種人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加以考慮的。”

抱怨使人思想膚淺,心胸狹窄,一個將自己頭腦裝滿了抱怨的人無法容納未來,也不會被未來容納。

看看我們周圍那些隻知抱怨不努力工作卻在努力找工作的人吧,他們從不懂得珍惜自己目前的工作機會,總是抱著近乎愚蠢的奢望,以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他們不懂得,豐厚的物質報酬是建立在努力工作的基礎上的,更不懂得,即使薪水微薄,也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的機會提高自己的技能。他們在日複一日的抱怨中,失去一次又一次工作機會,任自己的大好年華白白流逝,使自己未得到良好增長的技能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變得一錢不值。他們始終沒有清醒地認識到一個嚴酷的現實: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工作機會來之不易。不珍惜工作機會,不在自己現有的工作中努力,不管學曆有多高,能力有多強,最終都會被龐大的失業隊伍淹沒。

小王大學畢業後便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同學、朋友都祝賀他,他開玩笑道:“瞧瞧你們那點追求,這工作就算好了,這隻是開頭,好的還在後麵呢。”小王工作後,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房子,這時他的女友也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於是倆人決定合租。兩個人兩份工資,交完房租外,剩下的足夠貼補生活之需,日子過得相當愜意。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幾個月小王就突然煩躁起來,從公司一回家就對女友訴說對公司的不滿,抱怨公司領導層的無能,沒幾天就辭職另找了一份自己認為不錯的工作,並將家也搬了過去。

如此幾年後,他因不停更換工作,將家從南城搬東城,再從東城搬到北城,有時一年中光搬家就有好幾次。她的女友開始還以為他真的沒碰上好工作,還經常安慰他,讓他不要著急。後來越發覺得不對,也慢慢對他各種各樣的抱怨產生了反感,終於在他又一次準備辭掉工作時,向他發出了最後通牒。

她說:“咱們倆在一起這麼多年,光工作你就換了七八個,每個你都說不行,難道這些公司真都像你說的那樣不行嗎?我看你幹事就是虎頭蛇尾,而且不願意吃苦,別人住在東城都可以去北城上班,你為什麼不行?”接著說:“如果你這次再不堅持下去,我看我們也隻能做個普通朋友了。”

聽了女友的話,小王不知如何是好,沒幾天就一個人搬了出去。原來,這次不是他不想堅持幹下去,而是他沒好好幹公司要辭他,他不好意思給女友說實話,才說是自己想要辭職的。這樣的事在他身上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卻是第一次的無可挽回。

幾個月後,小王在一家超級市場門口偶然碰到他的女友,女友問他最近怎樣,他很尷尬的笑了笑說:“現在要找一份好工作真是不容易,到處都是找工作的人,競爭很激烈。不過我剛找到一家還算合適的,雖工作性質和以前不同,工資也沒有以前的高,但和我找的別的幾家比起來已經很不錯了。”

女友看到他這種情況顯然不知道說什麼。他急忙說:“我得走了,這家公司約我兩點半麵試,我不能遲到。”

故事中小王的情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生活中像他這樣因不努力工作而去努力找工作的人比比皆是,他們在一次一次的失業中降低了自己,使自己得到了應得的藐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