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的餐館服務員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關鍵在於她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本職工作之外,她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完善服務和實現服務的突破,而不是隻做一些老板交代的事。相比那些隻知道招呼客人的服務員而言,她的積極和主動無疑是使自己獲得發展機遇的最大原因。
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環境呈現出越來越多的變數,在快節奏的商戰中,即便能力再強的老板也不可能麵麵俱到。因此,任何一個公司都需要主動做事的員工,而那些事事等待老板吩咐的員工,就好像站在危險的流沙上,早晚會被淘汰。
職場中沒有“分外”的工作
職場中沒有“分外”的工作,要想登上成功之梯,你必須永遠保持主動率先的精神,這種額外的工作可以使你對本行業擁有一種寬廣的眼界,與此同時獲得更多的機會。要知道,超過別人所期望你做的,會使自己更容易如願以償。所有事業成功的人和工作平庸的人之間最本質的差別在於,成功者將工作當作一種儲備,多多益善,而工作平庸的人則死守職責,對職責外的工作置若罔聞。
美國船王羅伯特·達拉有一位得力助手是位女士,最早她隻是一名速記員。
談到她之所以能得到這個公司裏所有女士都眼紅的秘書位置時,羅伯特·達拉說:
“我在最初雇用她時,她的工作隻是聽取我的口述,記錄內容,替我拆閱、分類及回複我的私人信件。她的薪水同公司其他普通的職員沒什麼兩樣。但是,同其他普通職員所不同的是,用完晚餐後,她還常常回到辦公室來,並且積極地做那些本來不是她分內的、也沒有報酬的工作,並把她替我寫好的回信和其他一些文件送到我的辦公室來。她的能力增長很快,有時候替我寫的信就同我寫的一樣。
“後來,當我的秘書因故辭職時,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她,因為她早已做著這樣的工作,並且早已有了這樣的能力。我多次提高她的薪水,直到她的薪水是普通職員的四倍。但是,這是沒辦法的事,她已經使她自己變得對我極有價值,是我的事業不能離開的幫手。”
美國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曾說:“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
中國有位著名的企業家也說過:“除非你願意在工作中超過一般人的平均水平,否則你便不具備在高層工作的能力。”
社會在進步,公司在擴展,個人的職責範圍也會跟著擴大。不要總拿“這不是我職責內的工作”為由來推脫責任,當額外的工作分攤到你頭上時,這也可能是一種機遇。
卡洛·道尼斯剛開始在世界著名汽車製造商杜蘭特手下工作時,職務低微,但很快他就被杜蘭特先生當作左膀右臂,擔任其下屬一家公司的總經理。他之所以能升遷得如此迅速,原因就是他多做了一點職責外的事。他說:
“剛為杜蘭特先生工作時,我就注意到,每天所有的人下班後,都回家了,杜蘭特先生依舊會留在辦公室裏繼續工作到很晚。為此,我決定下班後也留在公司裏。是的,確實沒有人要求我這樣做,但我覺得自己應該留下來,在杜蘭特先生需要時為他提供一些幫助。
“工作時杜蘭特先生常會找文件、打印材料,以前這些事都是他自己親自來做。很快,他就發現我時刻在等待他的吩咐,久之逐漸養成召喚我的習慣。”
在當今的商業社會,傳統的對待職業的態度,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了,隻做到恪守職責已遠遠不夠。那些事事待命而行、滿足於完成交付給自己的任務的員工,將會在工作競爭中越來越力不從心。隻有那些像卡洛·道尼斯這樣積極、主動,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員工,才是雇主、企業真正需要的人。
無論你的想法是什麼,目標有多麼遠大,要實現它,你必須幹得比其他人更多。不要像機器一樣隻做分配給自己的工作。一些看起來似乎是很平凡的事,你默默的多做一些,多承擔些責任,多為公司和老板分擔一些,公司和老板自然會給你更多的發展機會。
不要滿足工作中尚可的表現不要滿足於尚可的工作表現,要做得更好,你才能成為不可或缺的人物。現在企業中,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人,他們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了。當任務完成得不理想時,他們習慣說:“我已經做得夠好了。”工作中習慣於說自己“做得夠好了”的人是對工作的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每個人的身上都蘊含著非常大的潛能,如果你能在心中給自己定一個較高的標準,激勵自己不斷超越自我,那麼你就能擺脫平庸,走向卓越。
小趙在一家大型建築公司任設計師,常常要跑工地,看現場,還要為不同的老板修改工程細節,異常辛苦,但她仍認認真真地去做,毫無怨言,她給自己立下了一條規則---“要做就做好,否則就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