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1 / 3)

李廷恩今日過來,是與向尚商量生意的事情。竹炭生意被大江南北越來越多的人效仿,利潤不再如之前,好在向家是最早做這生意,這才能讓向家在與各方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然而,繼續開拓其他產業已經是迫在眉睫。也許在別人眼中,李廷恩眼下的身家已足夠他吃喝,可作為一個要走仕途之路又缺乏家族根基的人,這些是遠遠不夠的。

好在過去的五年間,他低價買下了大批的工匠。這些匠籍人在大燕地位不高,許多人做工匠,圖的就是找門手藝能養活自己和一家人,不過不是個個工匠最後都能自立門戶。學徒日子不好過,師傅們輕易不會將手上的真功夫交給徒弟,教會了徒弟,青出於藍後就會餓死師傅。也有天賦出眾的艱難學成出師,沒有名氣,還有同行的忌諱妒恨,加之普通工匠的卑微地位,許多人可能血本無歸,最後輾轉成為奴籍。

這種人賣身時候大多年歲已大,還拖家帶口,沒有被人牙子精心調/教/過,許多人家並不願意買這種人來使。至於他們的手藝,大戶人家要請的是那些有名望的老師傅,請這些連妻兒都養不活要自賣的有何用。

不過李廷恩不在乎這個,有名氣的工匠也是一步步從底層爬上來的,那些人目前的他也招攬不起。但量變的太多也會引起質變,大量搜羅基礎人才,裏麵總會有點真金。還有道士,根據李廷恩前世做的收藏生意,他就發現,凡是古代奇貨可居的一些特別珍品,許多都與道家有關。道士原本可以成為古代科技興起的源點,隻可惜無人重視引導,最後他們都走向了另一條路。

自從中了秀才,李廷恩就開始不遺餘力的用大筆銀兩從人牙子手中搜羅底層工匠,並出銀子給數家有名的道觀,有錢能使鬼推磨,關在荒山野嶺一心研究煉丹成仙的道士也是要吃飯的,他們還沒修煉到餐風飲露的境界。李廷恩用銀子資助道士們做各種實驗研究成仙之道,雖說這樣做花錢如流水,差點在當初讓他買宅子時入不敷出。然而一切最終都是值得的。

“師兄,你瞧瞧……”李廷恩將一個錦盒放在向尚麵前。

向尚打開一看,眼睛都直了,“這,這是,巧奪天工,巧奪天工。”向尚將錦盒中大拇指大小的寶瓶拿起來,眼珠幾乎都要掉出來了,口中停不住的嘖嘖驚歎。

小小的寶瓶,不同世麵上所見的從西域而來的琉璃,色彩豔麗卻模糊不清夾著許多雜質。麵前這個上窄口下寬底兒,曲線流暢的寶瓶,通體盈澈,透明無色,簡直是毫無瑕疵。最重要的,是小小的寶瓶中,竟然盛開著一朵妖嬈的桃花,寶瓶上沒有一絲縫隙,而桃花,依舊肆意綻放。

向尚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氣,覺得屋子裏都仿佛全是桃花的香味。

“廷恩,這花是真的,你從哪兒尋來此等琉璃?是異域人給的?”向尚很有些豔羨李廷恩的好運氣,覺著麵前這位師弟著實好運,總能碰到一些手中有珍品的異域商人。

看到錦盒中兩個白瓷描梅茶盅依舊靜靜躺在那裏,並不被向尚看在眼中,李廷恩微微一笑,將一個茶盅拿出來,左手直接貼在杯壁上,沒有用盅底,右手拎起邊上的茶壺流暢的泄了一杯茶水。

“廷恩,小心燙著手。”向尚見了大急,這可是滾燙的沸水,讀書人最要緊的就是一雙手。

李廷恩微微一笑,將茶盅端過去遞給向尚,“師兄試試。”

向尚不明所以的看著李廷恩,還是伸手試探著去摸了一下杯壁,觸碰之後,向尚臉上全是驚愕,他又連連伸手摸了好幾下,最後幹脆將手停在杯壁上,片刻後他搖了搖頭,歎氣道:“廷恩,你這都是從哪裏尋來的好東西。”

李廷恩將白瓷梅花茶盅擱在幾上,笑道:“不是尋的。這桃花寶瓶,並非是琉璃,應該稱為玻璃,乃是三清山上泰和觀的道士們所製,瓶中不是真正的桃花,是他們以管在玻璃未凝時吹製而成。至於這梅花白瓷杯,是我早前買下的一個宋姓工匠燒製出來的,是一種新的瓷器品種。”

“你說這是道士弄出來的?”向尚神色古怪的將寶瓶拿起來看了看,又端起梅花白瓷杯,“這是你手底下的匠人燒製的?”

李廷恩很肯定的點頭,“玻璃寶瓶與梅花白瓷杯的製作之法,如今都在我手中。”見到向尚眼中一下熠熠生輝,他莞爾笑道:“師兄可動心?”

“當然。”向尚激動的搓手,連聲感慨,“廷恩,你小子,我就說你幾年前考中秀才就連著往三清山上跑是有名堂。眼下大燕拜佛的人多,那群道士天天悶在深山老林裏煉丹煉藥,就沒見一個成仙的,輕易還不樂意搭理人,就你小子跟群老道士有交情,外頭人還說你有心思想要做道士呢,還有人說你買那些下三流的工匠是錢多燒的,哈,敢情你小子是在這兒等著。”

李廷恩聞言,但笑不語。

世人都小看了道家。道家原本是漢人土生土長的教派,裏麵包羅萬象,建築學,生物學,醫學,天文學,化學等等,其實都包含在道家知識裏麵。可最後,道家被外來的教派擊倒了,在以前那個時空如此,在如今這個時空仍舊如此。道家主張清淨無為,佛家喜歡普度眾生,難怪道家最後丟失了根底,漸漸沒落之後隻能隱居在深山老林之中。

當然並不是任何人找到幾個道士,買下幾個落魄的工匠就能獲得回報。可自己有空間,幸好自己前生是搞收藏的,空間裏自然不止是收集收集物種,也會放著前生收藏的各種書本典籍。要知道,在收藏這一行業中,有的時候,完整的文字書本比任何一種藏品都珍貴。這些典籍以前自己是想囤積起來在合適時候放出去賣個高價,這一世麼,摘取其中一些與道家有關的出來,就足夠讓那群一心修道成仙的道士們將自己引為知己了。就算道士們要吃飯,他們也不是誰的銀子都肯收的。

至於底層工匠……盛名已久的巨匠易有固步自封停滯不前的毛病,底層一心想往上爬的匠人們卻不同,隻要自己給他們一點啟示和模糊的線索,再給一份豐厚的利潤回報,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他們會不眠不休瘋了一樣的去嚐試。比起上一世那些科研人才,這種成本和利潤率的對比,簡直驚人。最要緊的是,自己有他們的賣身契。例如這個可以隔溫的梅瓷,其實就是上一世的毛瓷。然而上一世曾經無數人坐擁先進科技想複製已銷毀掉燒製數據的毛瓷都不能成功,這些底層工匠們卻根據自己錯雜的提示,在經過近兩年艱苦的反複嚐試後,成功的燒製出來了,甚至比毛瓷更出色。或許這與瓷器本就是傳統藝術有關。對於這些已顯示出巨大研發創新能力的工匠,李廷恩可以給他們最優厚的待遇,但絕不會讓他們贖身。

看李廷恩神色平穩,向尚有些坐不住了。玻璃與瓷器,這可不同於竹炭,竹炭再掙銀子,燒製的方法很容易被人揣摩出來,隻要有銀子,多起幾個窯口,請幾個老燒炭師父,用不了多久就明白其中關竅了。而且竹炭在冬天才是大量賣出的旺季,一年剩下的三個季節,都隻能賣些零碎,一些十分挑剔又有本錢的人家會買竹炭去給太太姑娘們做些精致的膳食,或是宴客時用以烤肉。

而瓷器與玻璃,不僅用途廣得多,價值更在竹炭百倍以上,甚至這種胎薄細膩,觸手溫潤如玉,更能隔絕水熱的瓷器有很大的可能被選入貢品之中。還有玻璃,琉璃本就非一般人家能用得起,玻璃比琉璃更清透光滑,內中居然還能吹製出惟妙惟肖的桃花,皇宮大內的妃嬪們,誰會不願意在宮殿中擺出這樣一個大大的寶瓶。

向尚越想越覺得心頭火熱,眼巴巴的看著李廷恩,“廷恩,向家這些年可沒虧你。”

李廷恩食指在幾上輕輕敲了兩下,對向尚,他沒必要拐彎抹角,“玻璃生意,泰和觀的道士要占一成,這是我當初與他們說好的。剩下的我占兩成,兩成給石家,一成給付家。至於梅瓷,我要兩成,石家一成,萬家兩成,其餘的,師兄自個兒拿主意罷。”

按這個分法,最後不管是玻璃和梅瓷向家至少都能做主四成。可向尚很清楚,一個竹炭,做到風生水起後向家都不得不分薄一部分利潤出去,就如同鄭家,即便醫館開遍半個大燕,靠醫術結交無數名門,金銀花茶這種獨一無二的生意做出來後,依舊出去許多份子。

吃獨食,太遭人嫉恨了,至少向家與鄭家吃不起這個獨食。

向尚蹙眉想了想,“石家是你這會兒的恩師,石大學士名滿天下,永溪石氏更是傳承近五百年的望族,你給他們多分幾成都無妨。可萬家與付家是什麼來曆?”

“付家是老師的嶽家,師母出身京中的果毅侯府,如今的果毅侯乃是師母嫡親兄長,爵位傳到他身上是最後一代襲爵。可師母的侄兒付華麟現為戍衛京城的天破軍左都督。”

李廷恩撣了撣袖口,見向尚臉上的神情從不以為然轉作鄭重,接著道:“我有一姓萬的師兄,出身江北沐恩伯府,他以前曾在老師跟前學過時文,後回家掌管家業。這趟拿著老師的書信出去遊學,我才知萬家世代都是皇商,後宮妃嬪用膳所需的杯盤,有半數都是萬家所供,不過沐恩波府一直呆在江北道盛產瓷土的昭寧,不為人所知罷了。沐恩伯府現今還有一位身份貴重的老姑太太,正是宮中輩分最尊的寧安太皇太妃。”

聽完這兩家的來曆,向尚立時就明白李廷恩為何要拉上這兩家,一家能幫忙走通貢品的路,一家可以震懾住各方覬覦的宵小。他想了想,立時道:“玻璃生意那裏,付家少了,再從我這裏分一成出去,向家隻有兩成,舅舅家半成,旁的,我拿去打點。”

“不必。”李廷恩拒絕這個提議,“師兄,我明白你的心思,可付家和一般人家不同,付家為功勳世家,他們需要銀子,卻又不缺銀子。看在老師的份上,這一成,在沒見到玻璃的利之前,他們肯收。多的,以咱們如今的身份地位,他們不會要。就是萬家,若非家中本就是皇商,這兩成,我也不敢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