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丫接回家後被李二柱與林氏捧到了手心上,看到這個女兒身上的傷疤,別說他們兩口子,就是李火旺都忍不住心疼了一哆嗦,回頭就又給了範氏兩巴掌,打得範氏哎喲哎喲直叫喚。
李火旺又發話給三丫請大夫回來瞧,李廷恩故意沒拿銀子出來,弄得範氏在李火旺威逼下掏了一兩銀子。顧氏還提議說這段時日家裏多殺兩隻雞給三丫補補,不過李廷恩拒絕了。
吃雞是小事,隻是李廷恩覺得到時自己一去鎮上,隻怕這雞根本吃不到三丫嘴裏,白頂個名聲。加上這一回範氏憋了一肚子火,恐怕等自己一走,非連本帶利找回來不可。
可三丫的確需要吃好一些。
想來想去,李廷恩將這件事交給了潑辣的李心兒。
他悄悄去村子裏與林氏交好的張大嫂家裏,給了張大嫂十兩銀子,讓張大嫂每天給燉隻雞。等李心兒借著出門打豬草的機會就借口帶三丫和小寶將兩個孩子帶到張大嫂家裏喝雞湯吃雞肉。
李心兒有點不樂意。
“咋我以前沒得吃的時候你不叫人給我燉碗雞湯喝。”
李廷恩嗬嗬笑,“四姐,你哪回被罰沒飯吃我沒給你弄吃的來,三丫這不是受了苦,小寶是小弟呢。”說著悄聲道:“等學裏放了假我家來,咱們天天吃好的。”
李心兒也曉得李廷恩不在家,就是給留了好的都吃不到他們嘴裏,這才不情不願的應了。
不過李心兒是個說話算話的姑娘,答應了李廷恩就說到做到。即便再嘴饞,三丫讓著她喝雞湯的時候她也不動一口,還巴掌和點心齊上的威脅小寶,說他要是把喝雞湯的事情告訴別人,就把他嘴縫上,弄得兩歲多的小寶連半個跟雞有關的字都不敢說。
為了怕人聞到三丫與小寶身上的雞湯味,李心兒求張大嫂給兩人弄了個罩衣,喝湯前穿在身上,省的衣服上沾了味道和油漬,回家說不清楚。
李二柱與林氏倒是曉得這事。不過李二柱和林氏都是正對三丫愧疚的不得了的時候,就算再怎樣覺得背著長輩讓孩子吃好的不對,也沒將這事說出去,隻是看著三丫一天比一天胖了起來,也肯多說幾句話了,心裏麵慢慢開懷了許多。
平靜的日子一直過到秋裏收粟米。
按著規矩,鎮上的學堂春種秋收都要放農忙假。畢竟很多學生家裏都種地,半大小子已經算是家裏十分得力的勞力了。
李廷恩這日收拾了東西正要回家,被秦先生叫了去。
秦先生看著麵前挺拔恭敬的學生,不由滿意的捋了捋胡須。
自己年過不惑,從小寒窗苦讀,從十五歲一直考到四十歲都隻是一個舉人。後來實在精力跟不上才不得不回老家辦了個學堂,指望教導出幾個門生,除開能延續自己的仕途之夢,也是想有一份香火情。學生出仕做官,總不會就把自己這個先生拋在腦後,將來膝下兩個年過三十才得的兒子也有人庇護幫扶。
當初想的是能教出一兩個進士就不錯了,隻是沒想到竟會遇到眼前這個天賦過人的孩子。
天資聰慧過目不忘就算了,這樣的孩子雖說少卻不能說是沒有。要緊的是這孩子心性老道沉穩,半點沒有許多聰明孩子都有的通病。自負,自滿,驕橫這些情緒似乎一次都沒在他身上出現過。相反他總會很自覺的分析自己的對錯,不斷的督促自己朝前走。
這孩子生來就是要出人頭地甚至名垂青史的!
每回一想到這個,秦先生就覺得渾身都在發熱。
教出一個這樣的學生,將來誰會小看自己這個先生!
秦先生溫和的看著的李廷恩,諄諄囑咐,“你回家還是要多溫書,家裏頭的事情固然不能不管,不過目光要放遠些。你若出人頭地,將來家裏人就都不需要操心了。若是家裏頭實在忙不過來,你托人捎個口信來,先生家裏旁的沒有,雇工倒有幾個。再有旁的解決不了的事,你也讓人送信給我。先生在鎮上在縣令那裏還是有幾分薄麵的,想來那些胥吏不敢去你家胡來。”說著秦先生傲然的放了茶盅,“就是我不行,還有你師母呢!”
秦先生的發妻鍾氏是府城五品提點司大使的嫡次女,自然有底氣說這話。
李廷恩忙恭敬的回話,“先生的話,我都記下了。一定用功讀書,不辜負先生一番教導。”
秦先生滿意的點了點頭,他不需要李廷恩說那些大話空話,說什麼連中三元的,隻求一個不辜負就行。
“說到你歸家,還有件事。”秦先生就皺了皺眉,“你回家後告訴你祖父一聲,往後不要再給你四叔銀子了。”說著恨鐵不成鋼的瞪了一眼眼觀鼻鼻觀心的李廷恩,“就是你,辛苦掙點潤筆銀子,也不許再白給你四叔糟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