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說服力5(1 / 3)

第五章

談判說服力之回旋變通

本章聚焦

回旋變通

◎ 如何做到收放自如,獲得想要的結果?

◎ 誰唱紅臉,誰唱白臉?

◎ 什麼情況下要既唱紅臉又唱白臉?

◎ 特殊情況,比如出現對抗時怎麼辦?

一、收放自如,化解僵局

曆史中蘊藏著很多深刻的道理,通過對曆史的探究,我們能學習到很多東西。所謂“讀史使人明智”。曆史上,很多人在很多事情上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最後性命不保;同樣,在商場上,也有很多人因為談判破裂,導致最後的失敗。比如做廠商代理商的人跟廠商搞不好關係,或者是廠商的員工跟代理商搞不好關係,這種情況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因為在談判中不能做到收放自如。

曾經看到一個這樣的案例,是在央視的一個節目中播出的。一個男的跟他的女朋友還沒結婚的時候就把孩子生了。這個男人的爸媽很早就離婚了,十幾年來也沒跟他有什麼聯係。但孩子出生以後,由於女方家裏也沒人照顧,他就找到他媽媽,希望她來幫助他們照顧孩子。他媽媽最後就答應了。

由於多年不怎麼聯係,他媽媽跟他也沒什麼感情,跟媳婦就更沒什麼感情了,所以經常抱怨。這個男人在家裏也是感覺非常累,經常跟他女朋友說:“我把孩子給你留著,我走了,實在有些受不了了。”後來時間長了,這個男的精神出了些問題。有一天他把繈褓裏還在熟睡的女兒抱了出去,到了河邊,他在女兒身上綁了一塊石頭,就一起扔進河裏了。可以說,這個男的就是沒有做到收放自如,最後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什麼情況下會出現這種難以收放自如的困局呢?有這樣幾種情況:

第一,政治外交事務層麵,比如震驚世界的菲律賓人質事件裏的前警察門多薩,就是麵對自己的問題不能收放自如,不能采取更理智、更合理的方式來對待和處理,才最終釀成這一慘劇。

第二,商務層麵,比如很多企業在開除員工之後,有些人力資源經理甚至會招來殺身之禍,因為有些員工會有報複行為,這就是他們沒有做到收放自如。

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秦國,滅掉六國取得了統一,是非常強大的。但它卻僅僅維持了15年的時間就滅亡了,簡直有些不可思議。就像現在我們看到有很多人自己創業,很多老板能力很強,創立的公司卻沒幾年的時間就倒閉了。或者在經營婚姻,處理與子女的關係方麵,也都會出現難以收放自如的情況,從而導致一些不好的後果。

有一次,我給一家房產公司做培訓,跟一對夫妻住在一間總統套房裏,他們也是我的合作夥伴。晚上,他們兩口子找到我,說有些問題請教我。他們有一個兒子26歲了,研究生畢業後消失得無影無蹤,已經三個月不見人了,不知道去了哪裏,隻是留了張紙條。他們不知道怎麼辦,想看看我有什麼辦法。他們把孩子留下的紙條拿給我看,上麵寫的是:“媽媽,我很不孝,但是我沒辦法麵對我自己,我想走了,想逃得越遠越好,請你放心。我拜托爸爸照顧你。”這對父母很害怕兒子會自殺。這個問題我們先不談,但是我發現真的是“問題出在前三排,但是根子還在主席台”。後來,我提出讓這位父親給兒子寫封信。

過了段時間,他們的兒子終於找到了,通過他兒子的朋友的QQ群找到了,在哪裏呢?原來他跑到了中國最浪漫的地方——麗江,但就是不願意回來。後來終於回來了一趟,還跟我見了麵,我們談了很多,但感覺得出來,他在迷途裏麵還是有些走不出來。

這裏我想說的就是,在家庭教育中,收放自如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孩子很容易出現叛逆的情況。當然孩子叛逆也是正常現象,但如果處理得不好,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有的人會采用嚇唬甚至恐嚇的方式。比如一個人在抖腿,這個時候旁邊就有人說了,“你這樣抖不好,從中醫穴位學來說,你這樣抖對你的肝很不好。看似抖得不厲害,但是你知道蝴蝶效應吧,你這樣抖說明這個地方血脈不通,那麼肝那裏也就不通,長時間下來,肝就會壞掉。”這個說法就非常聳人聽聞,很能嚇唬人。很多賣藥的或者推銷產品的,經常用這種說辭來嚇人。

還有很多邪教也是這樣,拿什麼鬼神來嚇唬你,說信了他們就能保護你之類的話。我們都知道《封神榜》這部小說,裏麵就有很多統治者運用鬼神的故事。還有西門豹的故事,也是說不給河神上供,就會被吃掉。當然,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科學還不發達,人們對很多東西還不了解,出於對自然的敬畏才會這樣。這樣的方式肯定不能長久,而且也不可取。

我們再回顧一下曆史,在曆史上什麼樣的人能夠一統天下?什麼樣的人能夠成為常勝將軍,打敗所有的對手?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項羽是怎麼死的?自刎於烏江。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是怎麼死的?因自己的同學李斯進讒言,最後被賜毒酒而死。所以,強勢打壓是行不通的。

二、施壓有度,收放自如

1.國學中的談判智慧

那麼,當我們在談判中想給對方施加壓力的時候,如何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呢?

其實,我們可以從國學中借鑒一點智慧。諸子百家我們都知道,它是對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其中孔子的主張是“仁、義、禮”(後被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即“五常”)。但孔子在世的時候基本沒能完全推行自己的主張。他雖然在很多國家待過,但都沒有取得什麼效果,可以說是失敗的。儒家學說在漢武帝以前,並沒有推廣開來。

然後是墨家的學說。墨子開始的時候也是接受儒家學說的。但是,後來他發現了問題,他站在平民的立場上說話,主張要愛就都愛,不要分等級,要平等,這就是——兼愛。但是這樣就得罪了貴族,墨子的學說也就從一代顯學慢慢沒落了。

接下來是出現得很早,但成型較晚的道家。道家的思想講的是,你誰也別愛,要先把自己愛好。老子作為道家思想的創始人之一,他講的是人要與外界、與天下、與宇宙和諧;而莊子講的是與自己和諧。將他們的理論整合,其實就是天人合一。老子提倡天下無為而治,但選擇無為而治是很需要勇氣的,所以很多國君對此都不怎麼相信。可是建立西漢王朝的劉邦卻非常推崇,也正因為他的無為而治,為西漢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才有了後來的“文景之治”。黃老學說在漢初是非常受到推崇的,但到了漢武帝的時候,這個學說受到了挑戰。

第四個學說是法家的學說。法家的思想不講愛,法家認為沒有什麼你的我的,很可能連你的都是我的。他們主張用嚴苛的法治國。一般將其思想總結為“二柄三刀”。通俗點講,兩個柄是什麼?做得好,重重獎勵;做得不好,重重懲罰。這叫刑與德。其實這也是我們今天在管理中普遍使用的方法。三把刀是什麼呢?第一把刀叫“勢”。這個字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叫慎到的人貢獻的,他專門跟皇帝研究帝王之術。他教導皇帝,作為皇帝就應該在群臣麵前少說話,保持一種神秘感,建立自己的威嚴,形成一種威懾力。第二把刀叫“法”。我們都知道商鞅變法,他的主張是,國家不能靠人治理,而是要靠法治理。第三把刀就是“術”,掌握一定的權術方法,才能駕馭。這是申不害提出的。所以,法家的三把刀就是“勢、法、術”。法家是講究等級的,是站在天子的立場為天子謀。從這個角度講,它就得罪了老百姓和那些大臣、貴族,因為它隻為皇帝考慮,所以被稱為皇帝的鷹犬。

從以上各家所持的基本立場,就能大致看出他們談判時采取的不同姿態、風格及方式方法。

另外,春秋戰國時期有眾多的說客、縱橫家,比如鬼穀子及其弟子蘇秦、張儀,還有我們耳熟能詳的燭之武退秦師、觸龍說趙太後等有勇有謀的說服故事。其中鬼穀子的捭闔、反應、內揵、揣、摩、權、謀、決等法,更是基本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係統的談判理論。這些先賢高人留下的無窮的古老智慧,等待我們去汲取,去讓它們放射出更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