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基業長青(一)(1 / 3)

《基業長青》一書,從題目就可以看出.所研究的是企業如何長盛不衰的問題。但這裏所講的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長壽公司,而是在企業發展中總是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總是能有新的創造、總是不斷能把事業推向新的境界的這樣一種公司。這種公司在社會上長期擁有傑出的地位,書中稱為“高瞻遠矚的公司”。

書中分析了這種高瞻遠矚的公司的基本特征,成為高瞻遠矚公司的根本原因和高瞻遠矚公司運作的行為準則。我國的眾多企業正處於成長期階段,了解一下高瞻遠矚公司走過的曆程,對於企業如何發展壯大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從高瞻遠矚公司身上能學到十分有益的東西。

一、清楚中的翅楚

這一章是在講,書中所講高瞻遠矚的公司是指什麼樣的公司,是從什麼意義上來判定這種公司。作者對這種公司的認識與傳統的理解有差別,完全是從全新的視角觀察這些公司,從而得出了全新的結論。

(一)什麼是離瞻遠矚的公司

高瞻遠矚的公司的形成在於它的組織結構。這種公司不是伴隨著某種新市場的形成(如我國當前的房地產市場)而發展起來的企業,而隨著市場的衰退企業也就衰落下去。而是無論市場怎樣變化而企業總是枝繁葉茂。

高瞻遠矚的公司也不會將自己的命運與某種產品聯係在一起。無論多麼風行一時的產品都存在著生命周期,因而總會進入衰退期,而高瞻遠矚公司可以經曆很多次產品生命周期而長盛不衰。

高瞻遠矚的公司的命運也不僅取決於某個領導人。因為無論多麼有魅力的領導人都會去世,而高瞻遠矚的公司經曆很多活躍領導人而繼續生存。在這一點上,我國的企業存在著十分遺憾的現象,許多知名企業,當某個企業領導人退出曆史舞台時,企業也就隨之衰退下去,甚至從此銷聲匿跡。

判斷高瞻遠矚公司,不是相對那些完全失敗或很差勁的公司而略勝一籌的公司,而是把一些已經屬於優秀公司行列的公司作為“對照公司”,是比這些公司辦得更好的公司。它們可稱為世界經營管理的典範。

高瞻遠矚公司雖然傑出,從它們曆史進程看,並非是完美無缺。它們都遭遇過挫折,犯過錯誤。可貴的是它們並沒有衰落,而是展示出從逆境中恢複能力,通過自我調整迅速向新的高峰攀登。

高瞻遠矚公司不僅僅是體現在良好的經營業績上,而且是它們已經融入社會的結構裏,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缺少了這些公司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質量。這些公司以它們的獨特性展示了自身的風采,在世界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

高瞻遠矚公司的形成是有規律的,也就是說有本質上的共同點,因此是可以學習的。

(二)傳統的理論認識存在誤區

在管理理論上怎樣分析問題上有兩個思路:一種是以理想化的結論為起點作出推論,然後尋找事實加以印證;一種則是以經驗事實為依據,從中概括出具有一般指導意義的理論觀點。《基業長青》一書對高瞻遠*公司所做的分析,采用的是後一種思路,因此對傳統的理論見解持不同的觀點,書中稱要破除12個迷思:

1.高瞻遠矚的公司在創業時,並沒有什麼“偉大的構想”,而是經過艱苦地探索,一步一個腳印穩步發展起來的。

2.高_遠矚的公司不是靠魅力型領導發展起來的,書中甚至認為這種刻意把自己裝扮成偉大領袖的領導人,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是有害的。高瞻遠矚公司的領導人是那種專心致誌地建立一種充滿活力組織結構的人,這種組織結構不會因領導人的變更而消失,會在企業的長期發展中持續地發揮作用。書中所講:“他們追求的是製造時鍾的人,而不是報時人。”

3.高瞻遠矚的公司從不以單純的盈利為目的,而是為一種具有使命感的核心理念所指引。可結果高瞻遠矚公司卻總是比那些純粹以盈利為目標的公司能賺到更多的錢。

4.高瞻遠矚的公司堅定不移地遵循著自己特定的價值觀,而不是合乎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觀。他們不問“我們應該珍視什麼?”隻問:“我們究竟實際珍視的是什麼?”而所珍視的對企業持續發展十分有效。

5.高瞻遠矚的公司其核心價值持久不變,無論時代風潮發生了什麼變異,公司的理念絕不動搖。用這種不變支配著公司的千變萬化。

6.高瞻遠矚的公司是敢於接受挑戰的公司,因而總是勇於投身“膽大包天的目標”。

7.高瞻遠矚的公司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在其中工作,這裏不會容納不符合公司價值觀要求的人。

8.高瞻遠矚的公司沒有複雜的戰略規劃,他們崇尚實驗,“試一試”是他們基本工作方法,在不斷嚐試中抓住機遇。

9.高瞻遠矚公司的高層領導人,絕大多數都是公司自行培養的。

10.高瞻遠矚的公司並不注重戰勝競爭對手,最注重的是戰勝自己。

11.在高瞻遠矚公司中,兩個極端層麵的內容在公司中可以兼容並蓄。如這裏存在著像教派一樣不可違背的規則,同時又能使人享有高度的自主性。

12.高瞻遠矚的公司必是有遠見的公司,但他們不是伴留在宣言中,而是從宣言開始,腳踏實地去一步一步地去實現宣言的內容。

(三)研究的基本方法

確定公認的典型高瞻遠矚公司,找出這些公司共有而有別於其它公司的特質和動力,產生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理論觀念。

1.確定研究對象。所選擇的公司具有廣泛認同的基礎,選擇的公司符合這樣的標準:第一,所在行業中第一流的機構;第二,廣受企業人士崇敬;第三,對世界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第四,已經曆很多代的CEO;第五,已經曆很多次產品(或服務)生命周期;第六,1950年前創立。

2.選擇對照公司。有比較才有鑒別,與不同的參照體相比較會有完全不同的結論。所對照的公司也是優秀的公司,而且在曆史中曾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有著十分輝煌的業績。但在以後的發展中卻被的公司超過,並被遠遠拋在後麵。每一家公司都選擇一家對照公司,形成若幹對照組。分析一下差別在什麼地方?本質上的原因是什麼?是什麼東西造成了這種差別?

3.曆史演進過程分析。分析的目的在於給發展著的企業以普遍性的啟示。從曆史的演進過程了解公司發展的動力。從曆史的觀點做出比較分析,可以使人們認識到造成當前結果的源頭是什麼。

4.收集廣泛的資料。為了得出有說服力的結論,必須從廣泛的層麵上尋找證據,這就必須收集到大量的資料。

5.本質的分析與判斷。對大量資料歸納整理,找出貫穿全局的觀念,尋找反複出現的模式,辨認演變趨勢和推動力量。

6.到現實中去印證。書中提出的主要觀點,通過開展谘詢活動收集問題,進一步對所提的觀點進行論證。對實際工作者提出的問題給予回答。

總之,要以事實為根據引申出結論。

二、不是報時

報時:擁有一個偉大的構想,或身為高瞻遠矚的魅力型領袖,好比是“報時”。

造鍾:建立一家公司,使公司在任何一位領袖離去很久,經曆許多次產品生命周期仍然欣欣向榮,好比“造鍾”。

這裏是在講高瞻遠矚的公司形成靠什麼?比如掌握了一種先進技術,做出了一次重大事件的決策,抓住了一次難得的商機,這都屬於“報時”。而形成了一種特有的組織結構,建立起一種長久發揮作用的製度,保持住一種優良傳統,這是“造鍾”。

(一)離瞻遠矚公司無需“偉大構思”

書中列舉的如惠普、索尼、沃爾瑪等在創業時,所做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事情,不過都是在摸索和試探地幹一些事情。開頭也並不十分成功,也曾經曆過許多失敗。但有一點,他們都是在腳踏實地幹事情,他們不怕挫折,總是對自己的事業充滿信心。

偉大的構想會產生奇特的效果,會迅速為企業帶來超額的利潤,使企業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但由此這種偉大的構想也就成為企業發展中的負擔,把注意力總是過多地放在這種構思上,而忽視了企業組織的建設,最終並不能成為高瞻遠矚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