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清楚,科學精神不能控製它本身的應用。首先,科學的應用常常掌握在那些沒有任何科學知識的人手中,例如,為要駕駛一輛能導致各種破壞的大馬力汽車並不需要教育和訓練。而即使是科學家,在一種強烈的感情影響下,也可能濫用他們的知識。科學精神應該以其他不同的力量對自身給予輔助——以宗教和道德的力量來給予幫助。無論如何,科學不應傲慢,不應氣勢洶洶,因為和其他人間事物一樣,科學本質上也是不完滿的。
人類的統一包括東方和西方。東方和西方正像一個人的不同神態,代表著人類經驗的基本和互相補充的兩個方麵。東方和西方的科學真理是一樣的,美麗和博愛也是如此。人,到處都是一樣的,隻不過是這種特點稍稍顯著一些或是那種特點突出一些罷了。
東方和西方,誰說二者永不碰頭?它們在偉大藝術家的靈魂中相聚,偉大的藝術家不僅是藝術家,他們所熱愛的不局限於美;它們在偉大科學家的頭腦中相會,偉大的科學家已經認識到,真理,不論是多麼珍貴的真理,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內容,它應該以美和博愛來補充。
我們懷著感激之情回憶起我們得之於東方的全部東西——猶太的道德熱忱,黃金規則,我們引以為榮的科學的基礎——這是巨大的恩惠。沒有什麼理由說它在將來不該無限增加。我們不應該太自信,我們的科學是偉大的,但是我們的無知之處更多。總之,讓我們發展我們的方法,改進我們的智力訓練,繼續我們的科學工作。慢慢地、堅定地、以謙虛的態度從事這一切。同時,讓我們更加博愛,永遠留意周圍的美,永遠留意我們人類同胞或者我們自己身上的美德。讓我們摧毀那些惡的東西,那些損壞我們居住環境的醜的事物,那些我們對別人做的不公正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掩蓋各種罪惡的謊言;但是讓我們謹防摧殘或傷害那許多善良、天真事物中最弱小的東西。讓我們捍衛我們的傳統、我們對往昔的懷念,這些是我們最珍貴的遺產。
按照事物的本來麵目認識事物——當然如此,但是我的靈魂的最高意向,我對那看不見的事物的懷戀之情,我對於美與公正的渴求,這些也都是真實的和珍貴的東西。那些我所不能理解的東西並不一定是不真實的。我們必須準備經常去探求這些感覺不到的真實,正是它賦予我們的生活以高尚的情操和最根本的方向。
光明從東方來,法則從西方來。讓我們訓練我們的靈魂,忠於客觀真理,並處處留心現實生活的每一個側麵。那不太驕傲的、不采取盛氣淩人的“西方”態度而記得自己最高思想的東方來源的、無愧於自己的理想的科學家——不一定會更有能力,但他將更富有人性,更好地為真理服務,更完滿地實現人類使命,也將是一個更高尚的人。
編按:李約瑟博士是英國著名科學家、中國科技史大師及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當代傑出的人文主義者。他早年以生物化學研究而著稱,20世紀30~40年代出版了《化學胚胎學》及《生物化學與形態發生》,在國際生化界享有盛譽。
李約瑟一生著作等身,被譽為“20世紀的偉大學者”、“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本篇是他在科學方麵的演講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