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書不僅是珍貴的文物,尤其對研究中國書法史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
最為著名的帛書就算是楚帛書了,楚帛書上下高38。5厘米,左右寬46。2厘米,中心是書寫兩段互相顛倒的文字,一段13行,一段8行,四周是做旋轉狀排列的12段邊文,其中沒三段居於一方,每段各附有一幅神怪圖。
就帛書的書法藝術而言,其排行大體整齊,間距基本相同,在力求規範整齊之中又顯自然而有隨意的書寫,其字體扁平而穩定,均衡而對稱,端正而嚴肅,介於篆隸之間,其筆法圓潤流暢,直有波折,曲有挑式,於粗細變化之間顯其優美,在點畫頓挫中展起清韻,充分展示了作者將文字藝術化的刻意追求。
不過帛書並不是對文字藝術化的單一追求,其中多數都會記載著一些重大的秘密。
現在劉大少心裏別提有多激動了,也許這次進來的目的就在這帛書上了,連忙問大蟈蟈道:“大蟈蟈,現在應該怎樣做?”
大蟈蟈回答道:“這簡單,隻要帶上手套就可以了。”
聽大蟈蟈提到手套,劉大少才注意到,剛才用黑驢蹄子對付那女粽子的時候,由於太恐慌了,把手套都給弄掉了。
大蟈蟈說完就整理了一下手套,小心翼翼的從‘純陽鐵盒’裏把帛書拿了起來,大蟈蟈把帛書展開來,用目測這帛書應該是長50厘米,寬40厘米,看來三國時期各國的帛書應該是統一的。
原來這盒子裏總共有八張帛書,這盒子不大確能融下八張這樣的帛書,可見這些帛書非常的薄。
劉大少迫不及待的對大蟈蟈說道:“大蟈蟈,這上麵說的是什麼內容啊。”
大蟈蟈這時皺起了眉頭,搖搖頭說道:“怪了,這帛書上麵都是畫,並沒有字。”說完沉默了一下驚訝的說:“這是敘事圖,這不應該叫帛書了理應叫帛畫了,這個比帛書來的更清晰明了,據我所知距今還沒有出土過帛畫,這帛畫在這世界上算是獨一無二的了,對考古界是一破天荒的發現呀。”
範德彪見大蟈蟈說著又扯到考古去了,製止大蟈蟈道:“冷靜,先看看這帛畫上的內容。”
大蟈蟈從極度興奮中回過神來,把八張帛畫整齊的排在了船上麵。
這帛畫的手法畫的很誇張,由於劉大少學了這麼多年道士,所以看懂這帛畫不是難事。
這帛畫從第一張到第七章都是記載這座陵墓的修建過程,這陵墓原來是在一座大山裏麵開鑿出來的,大家所去的梁子竟然是這座大山上的一個小山丘,這才明白過來為什麼那懸崖比這梁子還高了。
在修建的過程中,這河道本是這古墓的墓道,墓道是從山外的一處山洞一直打到大夥兒麵前的石門,無數的民眾在往石門裏麵運送石材,可是石門裏麵的情況這帛畫上麵就沒有畫出來了,心想這張角還跟自己玩神秘。
劉大少仔細看了下帛畫上修建陵墓的黃巾力士,這些人物刻畫的非常的細膩,但看上去有點奇怪,總覺得那裏有點不對頭。
這時菜青蟲指著修建陵墓的人說到:“這些人不是自願的,應該是奴隸。”
範德彪聽完一怔,連忙仔細的把帛畫上修建陵墓的人看了一下,滿臉的疑惑,看樣子也是無頭的蒼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