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學會大方(1 / 1)

沛南

朱某獨自前來心理門診,向醫生陳述:“我公公是一位八旬老人,養育了五個兒女,可是兒女在父親喪失勞動能力後,一個也不願贍養。我是三兒媳,看著大家都不管,也不想攪這費力不討好的事。兒女們個個怕吃虧,都不想負自己應負的責任。我信奉的是勤儉持家,盼著能攢個萬兒八千的,把房子修修,添些家什。可我丈夫總說我摳,還叫我‘鐵公雞’什麼的,我知道他是嫌我不爭氣,給他養了個女兒,使他在兄弟中抬不起頭,其實我也不喜歡女娃兒,可那事兒能全怪我嗎?”

“我女兒今年八歲了,什麼都好,就是摳門,不疼人,都說女娃兒知道心疼人,怎麼我家的就不一樣呢?我也不知哪點兒對不住她了!我現在感到自己孤立無助,很難與別人相處,也不願意與別人相處,相處得多了自己也難免破費,你說我該怎麼辦呢?”

心理醫生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他建議朱某說:“你歧視女孩,也是一種感情上的吝嗇,而且事實上已造成對她的傷害。你不是說她也很摳門,且不曉得心疼人嗎?這正是你的感情吝嗇對她造成的傷害和影響,使她同樣也有吝嗇心理。如果父母以上述一種或多種行為對待兒童,那麼兒童將對父母產生基本敵意,這種敵對態度最終又將折射到周圍的一切事物和人身上。可以這樣認為,有許多吝嗇者從小很少甚至從未從父母那裏得到過愛與關懷,致使他們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他們很少與父母有情感上的交流,因此對他人的艱難處境不會引起心理共鳴。他們看到需要資助或幫助的人時,往往這樣想:這不關我的事。心安理得地把責任推給別人。所以,你應該對家中老人、孩子多給一些愛心。付出一份愛心,必有相應的收獲。”

在醫生的啟發下,經過幾個月的心理調適,患者朱某開朗明白多了,她參加了許多社會公益活動,同老人、女兒的關係大為改觀,鄰居們也說她樂於助人,與以前相比簡直是變了一個人似的。

心靈寄語

感情上吝嗇的人會更可悲,也會更孤單,同樣也會給身邊的人帶來傷害和影響。學會放開心胸,給身邊的人多一點關愛,給自己一個獲得幸福快樂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