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層分布,史書記載分析,魏以士大夫階級為主;蜀以士大夫階級以及益州地主豪強階級為主;吳以北方流亡士大夫階級及江東門閥為主。蜀國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實際是以攻代守,保持國內凝聚力。魏國曹睿之後,陷入內鬥,而此時蜀國人才凋零。所以魏國采取以守為攻,蜀國采取以攻代守,東吳則不斷內鬥,並無長遠規劃。
三國文武將領分析報告如下:
魏國:
賈詡: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軍事家、謀士。三國時期被稱為毒才。
夏侯敦、夏侯淵:武將。魏國重臣。
曹仁、曹洪:武將。曹家名將。
許褚:武將。馬超亦敬畏。許褚下屬的警衛部隊中,很多都是劍客,其中也有數十人官封將軍,數百人封都尉校尉。
司馬懿:統帥。
鍾繇、華歆:與王朗並為三公。
文聘:武將。原劉表愛將後降魏,多次引兵阻遏關羽之師,攻其輜重,燒其戰船,立下莫大之功,成為曹操倚為屏障的大將之一,威名遠播。後又多從征討,累封後將軍,新野侯。曹叡即位之初,文聘在江夏擊退了孫權的進攻。
龐德:武將。張魯手下,在漢中戰中被曹操收服。
五子良將: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於禁、征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
東吳:
闞澤、顧雍、張昭:文將重臣。
魯肅:文將,以辯論為主。
陸遜:統帥。以大都督身份,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吳國“社稷之臣”。
呂蒙:武將。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禦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麵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
江表12名虎臣尚存名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等十名。
蜀漢:
張飛、趙雲、關羽、馬超等五虎上將。
黃忠: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益州劉璋。公元219年,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升任征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後改封後將軍,賜關內侯。
薑維:諸葛亮北伐時,薑維被懷疑有異心,薑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
關平:武將。關羽義子。
馬岱:諸葛亮死了以後,魏延、楊儀爭權,馬岱奉楊儀命率軍斬殺魏延。
魏延: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
除戰死或病世,以上在籍名將皆屬各國骨幹與精英。
通過對武將戰力、攻擊及綜合表現,對所有三國武將又重新進行評級劃分:
超一流:1,呂布2,馬超3,張飛4,趙雲5,許儲6,典韋7,文醜8,關羽9,黃忠10,顏良11,龐德
一流:薑維,張遼,夏候兄弟,張合,華雄,曹仁,關平,曹洪,張任,甘寧,太史慈,馬岱,孫策,魏延,文聘,文鴦,鄧艾等
準一流:李典,樂進,於禁,淩統,高覽,戰霸,徐質,王雙,高順,黃蓋,夏候霸,諸葛父子,韓當,周泰之輩
二流:王平,張翼,丁奉,郭淮,廖化..........
從東漢末期5000萬人口,到三國末期1500萬,最高處罰的手段就是以殺代罰,草菅人命,汲此民心成為三國不斷爭奪之根本,而那些所謂的謀士,無一都要順應領袖的意誌,利用民心期待,達到奴役統治的終極目標。戰場的廝殺充滿血腥,難分善惡,“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人與人之間的砍殺與博擊,血肉橫飛、慘無人道、肆意橫征暴斂,都被掛上或仗義疏財或替天行道的美名,周湯想起落鳳坡目睹兩個敵對士兵互相被削掉腦袋的一幕,屍首分離,血漿流淌草地,如重鉛壓在心坎,讓他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