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猶太人的用錢觀念中,都普遍堅持錢不能隨便用,一定要把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猶太人之所以堅持這種觀念,是因為他們懂得“支出”和“欲望”的關係。提到這個問題,看來有一點深奧,且看下麵一段文字,你可能就會明白——用錢的人應該是一個能控製自己欲望的人。
猶太人認為,不要把支出和各種欲望混為一談。每個人的家庭都有不同的欲望,可是這些欲望是其收入所不能滿足的,因此,切不可把自己的收入花在不能滿足的欲望上麵,因為許多欲望是永遠不能滿足的。
人常為不能滿足的欲望所愁苦。別以為億萬富翁有那麼多的金錢,一定可以滿足每個欲望,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作為億萬富翁,他的時間有限,精力有限,能到達的路程有限,能吃進胃裏的食物有限,而且享樂的範圍也有限。
猶太人認為欲望好像野草,農田裏隻要留有空地它就生根滋長,繁殖下去。欲望就是如此,隻要你心裏留有欲望,它也會生根繁殖。欲望是無窮無盡的,但是你能滿足的卻微乎其微。人們隻要仔細研討現在的生活習慣,就會發現認為原來是必要的支出,經過明智思考之後便會覺得可以把支出減少,也甚至會覺得可以把它取消。我們可以把這句話當作格言:花一塊錢,就要發揮一塊錢100%的功效。
在企業經營或是家庭開支上,猶太人注重做預算,並且根據預算的90%支出、10%儲蓄的原則,慎重使用支出費用及購買必需物品,把不必要的東西全部刪除,因為它是無窮欲望的一部分,不可容納和反悔。他們牢記不要動用儲蓄的10%收入,因為那是致富的本源。
世界上流行這樣的說法:“猶太人是吝嗇鬼。”此說法有一定依據,但也是一種誤解。因為猶太人中有很多是經商的,而且是經商高手。作為商人,對物品斤斤兩兩計較和對金錢分分毫毫核算是其職業本能的反映。商人如不精打細算,不愛惜錢財,怎能獲得經營的利潤呢?
猶太人的社會背景和所處的職業地位,使他們形成了如下的金錢觀念:賺錢不難,用錢不易。
金錢可能是不慈悲的主人,同時也是能幹的傭人。
金錢雖非盡善盡美,但也不致使事物腐敗。
並不一定貧窮人什麼都對,富有人什麼都不對。
金錢對人所做的和衣服對人所做的相同。
讚美富有的人並不是讚美人,是讚美錢。
這些猶太人格言反映出猶太人對金錢的觀念。說到底,猶太人把金錢視為工具。因此,他們不管別人怎麼評論與誤解,兩耳不聞是非事,一心埋頭把錢賺。
確實,對錢財必須具有愛惜之情,它才會聚集到你身邊,你越尊重它,珍惜它,它越心甘情願地跑進你的口袋。對金錢除了愛之外,還要惜,也就是說,除了想發財外,還要想辦法保護已有的錢財。用現代的流行語說就是要“開源節流”。猶太人這些金錢觀念是很有哲理的,這是猶太人經營致富的一個奧秘。猶太富商亞凱德說:“猶太人普遍遵守的發財原則,那就是不要讓自己的支出超過自己的收入,如果支出超過收入便是不正常的現象,更談不上發財致富了。”
猶太商人用錢時珍惜錢財的事例有許許多多,有不少成為美談趣話。據說,美國當今最大的財團之一洛克菲勒財團的創始人曾經有過兩段有趣的故事:洛克菲勒剛開始步入商界之時,經營步履維艱,他朝思暮想發財卻苦於無方。有一天晚上,他從報紙上看到一則廣告,是推銷一本發財秘訣的書。他為此高興極了,第二天急急忙忙到書店去買了一本。他迫不及待地把買來的書打開一看,隻見書內僅印有“勤儉”二字,其餘再沒有任何內容了,這使他大為失望和生氣。洛克菲勒因此思想十分混亂,幾天寢不成眠。他反複考慮該“秘訣”的“秘”在哪裏?起初,他認為書店和作者在欺騙他,於是想疾書指控他們。後來,他越想越覺得此書言之有理。確實,要發財致富,除了勤儉之外,別無其他辦法。這時他才恍然大悟。此後,他將每天應用的錢加以節省儲蓄,同時加倍努力工作,千方百計地增加一些收入。這樣堅持了5年,積存下800美元,然後將這筆錢用於經營煤油。在經營中他精打細算,千方百計地將開支節省,把盈利中的大部分儲存起來,到一定時間把它投入石油開發。照此循環發展,如滾雪球一般使其資本愈來愈多,生意愈做愈大。經過30年左右的“勤儉”經營,洛克菲勒成為美國最大的三個財團之一的首領,到1996年,其財團屬下的石油公司,年營業額到1100多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