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梁戰-混戰(1 / 1)

“這段曆史不存在於任何史料記載中,也不存在於任何想象中,它,隻存在於我的腦海中一個小想法,我決定把它寫出來。”

——未來之隨想

墨翟出生於784年。

當時,正值西宋四十二國時期,即小戰國時期。

西宋朝廷偏安於南,而四十二國則橫行於北,大有碾壓西宋的趨勢,到了宋靜帝一朝更甚。

西宋唯一的依靠隻能是長江。

舉目四顧,豺狼遍地。

中原,梁朝和漢起義軍爭奪宗主權,吐蕃人又連連入侵……

好一片末世景象。

就在這時,墨翟出生了。

墨翟的父親墨無邪是西宋宋武帝的顧命大臣,可以說是獨攬大權,但是獨攬大權要管的事情也很多,宋武帝死的時候,西宋北部屏藩定遠軍失守,大散關被梁朝占據,正值臘月,梁朝軍隊數日之間即可達到定難,以前西宋倚仗的巨大優勢瞬間被占據,變成了梁朝的盾牌,這讓墨無邪日夜操勞,再加上吐蕃人的西部進攻……

就這樣,在墨翟3歲的時候,墨無邪病死了。

寧府的人將墨府滿門抄斬,墨府的奶媽念多年贍養之恩,偷偷將小墨翟抱走了。

奶媽帶著小墨翟在外麵飄蕩了10年,到了梁朝南慶3年,西宋天應元年才在梁朝落了腳。

自古以來都是北政權取代南政權,而衰弱的北政權又會南渡,成為南政權。

梁朝也是如此。

在這10年裏,它吞並了漢,涼,晉三國,資本足以稱霸中原,至於另外的38國,基本上隻是跑龍套的。

這時的梁朝,也出現了10年前類似西宋的局麵:權反在下。

這個皇帝被架空了,以前能風風光光的發布詔書,現在隻能在後院裏麵鬥蛐蛐找個樂子。

為什麼呢?

這還是因為“衣帶政變”。

話說這個梁武帝,不是個安寧主。占領了洛陽之後,也不趁吐蕃宮廷政變時抓緊機會休養生息,反而大規模舉行郊祀,並且克扣官員的俸祿,民不聊生。那時有一句俗話,叫做:“寧不下洛陽,吃得苦中福”。

梁朝主要有2個黨派,第一個是疏密府,第二個是貫元府,這兩個黨派勢力坐大,便有了謀反之意,正值梁武帝昏庸之時,二黨便開始策劃政變。

當時疏密府通蜀州,昌明軍,貫元府通江淮軍,交州,揚州。這幾個州軍都是大牌,可以說是當時的幾大藩鎮。

不知道怎麼回事,或許是害怕,江淮軍觀察使劉裕在例行報告中很隱秘地說明了此事,讓梁武帝龍顏大怒,更是驚惶。

情急之下,梁武帝簽衣帶詔,詔殿前指揮使劉昌策劃平反之事。

這麼一弄,天下皆知。

更重要的是,他不敢!

這時墨翟1歲。

墨翟奶媽的丈夫被征去當兵,也有很多一樣的丁夫被征去修繕城牆,準備迎戰平反軍隊。

梁武帝這衣帶詔可下的“即時”。

疏密府領是參知政事王達。

這王達也是一奇人。

王達在未下洛陽平中原之前是左兵馬大都督,外遙領定難軍節度使,揚州節度使。當時洛陽城就是他主持拿下的。對於這位功臣,梁武帝“劍履上殿,詔書不名”。後來,王達納藩,意思就是不當地方軍,皇上您想對我咋地就咋滴。

這讓梁武帝高興的不得了,史稱“拊其背而壯之”,說:“開國功臣,開國功臣!大臣能做到這個地步,實在是大幸啦!”

第二天,詔王達升參知政事,晉王。

這讓王達有了謀反之意。

古代的王一般可以訓練兩千到一萬的常備軍,稱“王衛”,個別朝代稱龍禦。

這軍隊一般都安置在京畿一千人,另外的士兵駐守邊防。

這一千士兵可以算是一種威脅。

尤其是王達。

王府距離皇城2公裏,不走幾十分鍾就能到達,而這段時間,禁軍完全調動不過來。

一旦出動,皇室危矣!

這件事情同平章事張詠曾經和武帝反映過,武帝哈哈大笑,道:“王達跟我是什麼人?他不會這樣的!”

梁朝,就在這糊塗皇帝的帶領下,走向了滅亡。

-

劉昌用40天的時間訓練出了3萬精甲步兵,2萬弓弩手,各種攻城器械也已經備好。

劉昌連夜上書,武帝令各路勤王。

大戰即將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