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並不容易。
就像很早就有人喊大數據會改變人類,但怎麼改變,大數據是什麼,怎麼用起來,這都是經過好幾年才慢慢搞清楚的。
陳子邇覺得盛淺予有在互聯網上掘金的潛質,因此就問:“那你覺得計算機會怎麼改變人類?”
她想了一下,“我覺得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都會被改變,生活、工作、娛樂甚至教育。”
“得具體點,不要那麼大。”
盛淺予帶著一種向往:“人和人可以跨越距離、種族的鴻溝得到真正的交流,人們會和遠在千裏之外的人,和自己在靈魂上有共鳴的人交流!渴望交流在身邊又得不到交流的人會找到自己的一片地。”
陳子邇想了一下:這應該算是社交方麵的吧。
他誇讚道:“我覺得你的想法會實現的,不定你從中掙到大錢。”
盛淺予自己不信,“掙什麼大錢,這也不是我首創的,而且國內已經有‘一網情深’這個論壇了,都是免費的,哪裏能掙到錢。”
陳子邇仔細辨別一下發現,盛淺予的其實並沒有遠見,她講的有點社交的雛形,但更多的還停留在社區的概念上。
而社區並不是很超前的概念,就像她的‘一網情深’這個社區論壇已經出現了。
陳子邇有意提點幾句:“我有個不成熟的想法。”
“什麼?”
“到教室再,我在紙上畫給你看。”
社交和社區的區別在哪兒?這是個好問題。具體點來,涯這樣的社區和faebk社交網站在概念上的區別是什麼?
他們都是一群人集中在一起,但為什麼一個是世界互聯網巨頭公司,一個卻隻能在國內混個康日子?
陳子邇把尼葛洛龐帝放在一邊,把那本要翻譯的書也放在一邊,做互聯網,技術很重要,思想更重要!
他找來一張紙,寫上社區和社交兩個詞。
其實他自己對做互聯網興趣不大,因為有人能做成功,他隻要投資就好了。而且讓他自己去做,也不一定能成功。
但faebk不一樣,他有點的愛國心,這麼大的企業姓中會不會更讓人爽一點?
盛淺予也在思考,思考陳子邇到底要什麼。
陳子邇拿著筆指著‘社區‘兩個字,:“你剛剛的一網情深應該算是社區的一種,包括你自己的想法:人和人會因為精神的共鳴和聚在一起交流。他們都算是社區,我自己這麼理解,社區伴隨著內容而生。”
陳子邇子在社區下麵寫上內容兩個字,盛淺予點頭,讚成陳子邇所的。
“但社交不一樣。”
“怎麼不一樣?”
“社交是由人而生的。”
社交的下麵是人。
這其實算是一種很本質的區別,但盛淺予不太理解這其中的意義,問:“那又能怎樣?”
陳子邇:……
他想了一下,解釋道:“從做企業的角度來,社區能達到的規模很有限,因為100萬人如果同時講話,那就相當於沒人講話,但社交不一樣,10億人同時講話,他們不會互相幹擾。所以區別就是,做社區隻能是個公司,而做社交可以無窮大!”
盛淺予猛然驚醒:“所以一網情深不會成功,而做社交可以創造一家大公司!”
陳子邇心想:你能不能有點更深刻的理解,這不就是把我的話換個花樣再一遍嘛。
陳子邇覺得她應該還沒有理解的入木三分,也是,她要是資質這麼好,在陳子邇的上輩子就不會默默無聞了。
他繼續深挖區別,:“你時候趕過集吧?”
盛淺予點頭,趕集,別時候,長大也會的,人人都知道。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社區呢就有點像是趕集,每個人為了自己需要的‘內容’去到這個平台上。集會就是趕集的平台,和論壇的作用類似。但集會總有個人數限製:
第一,人太多吵吵嚷嚷的,也太過擁擠,後麵的人就不願意來了,或者來過的人下次就不來了,去其他人少的集會買東西。第二,集會太大了,買東西的人找不到自己要買的,賣東西的人呢,趁著人多監管不到位開始渾水摸魚要賣假貨。
“所以規模一大,內容質量必然下降。”
盛淺予點頭,論壇的確是這樣的,一開始人少的時候,氛圍是很不錯的,每個人的都很有見地,吸引人。但她也感覺到人數多了有趣的東西變少這個現象,因為有趣味的靈魂是不多的,雜七雜八的人進來了,無故罵幾句,你是氣還是不氣?
這也算是社區的先缺點,陳子邇自己上網也會發現有人:幾年不混涯,現在成這樣了?
對,社區會流失用戶。
但你看過幾個人幾年沒用faebk的?
有嗎?可能有吧,進了監獄賬號應該會停用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