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啊,就是預測泰銖會貶值,並采取相應的行動來獲得利潤。”
薛博華看著陳子邇,露出不敢相信的神情,隨後又笑著:“你知不知道你自己要做什麼?”
陳子邇吐血,“我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但是你可能不清楚我要做什麼。”
隨後他又,“這事兒就這麼定了,你有空的時候,我們去辦一下。”
薛博華想叫住他仔細詢問,可陳子邇走的堅決,沒有攔住。思來想去,薛博華覺得這事有些蹊蹺,他陳子邇一個學交通的,做生意的理論的頭頭是道也就罷了,如今還要搞到泰國頭上去。
晚上,薛博華抽了時間回到家。
這是關於一百萬美元的事,他也把陳子邇當做自己的朋友,不搞清楚實在心中難安。
他找到了自己的父親,那個在中海呼風喚雨的常務副市長薛立。
薛立從政已經二十多年,一直分管著中海的城市規劃和經濟建設工作,有很硬的經濟學術的底子,這也是薛博華找他的原因。
薛立立身很正,家教也嚴,可能這也是薛博華沒有不學無術的原因,中大的哲學係確實是他憑著實力考上去的。
他在與陳子邇、孫宏的交往中,也沒有高人一等的姿態,確實與良好的家教以及父親以身作則有關。
“今晚怎麼有空回來?你上次不講最近要考試嗎?”薛立跟他兒子一樣,戴著個無框的眼鏡,皮膚黝黑,眼角皺紋不少,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一些,有一種官威,但話卻很和藹。
薛博華很尊敬他的父親,他進了書房坐在父親對麵,:“有點事,想要向你請教。”
薛立讚賞兒子的求問態度,但嘴上還是:“什麼問題這麼急著回來啊?”
薛博華什麼東西一向都是開門見山,跟陳子邇談是這樣,跟他自己的父親也是這樣。
他:“我有一個同學,他判斷泰銖的彙率不穩定,要做空泰銖。”
薛立眉頭一皺,他是幹實事的人,不太看得上靠著資本運作得來的財富。
薛博華繼續:“看起來他很相信自己的判斷,而且打算切實去做,他準備投入一百萬美元的資金。”
薛立眼皮猛的一眨,“你什麼同學有這麼多的資金?”
這個問題也是薛博華奇怪的,“之前因為一些事情,我查過他的背景,家裏沒什麼錢,而據他自己所,是去年的股市裏賺的。”
薛立一想:金融才?
不對,不定瞎貓捧著死耗子,這次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還想再來一次?
薛博華最後拋出自己的疑問,“你是幹經濟工作的,他泰銖彙率不穩,我就想知道做空泰銖這種事情靠譜不靠譜?”
薛立也收起輕視的心,:“你問我靠譜不靠譜,我哪裏知道,但泰銖的彙率不穩定,確實是真的。泰國自己的經濟也確實有些泡沫化,但是經濟上的事情太難了,任何一個的因素都能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
薛博華喃喃道:“那也就是,他的是對的了。”
薛立卻不認同:“對是對的,但這不是什麼新鮮的看法,早在1994年,一個叫保羅·克魯格曼的經濟學家就已經抨擊了“東南亞的所謂經濟奇跡”的法。他認為東亞的經濟增長是長期以來增加資本投入的結果。然而,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實際上微乎其微。他認為,隻有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可以帶來長期的繁榮,而非資本投入。我基本認同他的看法,泰國的經濟,要搞好不容易。”
薛博華是學哲學的,聽不懂這麼專業的詞彙。
薛立解釋:“也就是,泰國本身的經濟是存在一點問題的,泰銖最近也不太穩定,但是你發表一個學術文章來討論它和拿著真金白銀去炒泰銖不是一個概念,簡單來,如果僅僅寫篇文章,我們可以大談特談未來一段時間泰銖有可能出問題,但是要去炒泰銖就不一樣了,比如泰銖未來哪一出問題?出多大問題?在某一個具體的交易日內,是漲還是跌?這都需要做到心中大致有數,而這根本沒有辦法預測的事情。”
“所以,我覺得不能炒。”
薛博華想起陳子邇這些的表情,不解的:“如果真的是完全無法預料的事情,那為什麼他就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呢?”
薛立也沉默,那是一百萬美元啊!一筆巨款。
最後他還是不讚同,:“如果他是你朋友,你最好勸他謹慎行動。沒有人是可以預測未來的,不要太有自信。尤其在外彙市場這樣瞬息萬變的地方,決定未來的指數級增長的因素,而這是超越人類的直覺的。”
薛博華點頭,但他對勸住陳子邇實在沒什麼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