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興致頗高,自己跑過去給家裏打電話。
陳子邇把自己行李放好,然後跑到廚房裏去了,他知道自己的母親想念自己,電話都催過好多次了,所以很自覺地去陪她了。
三叔和父親則在外麵看著新聞聊。
陳媽媽滿眼含笑,問道:“做那麼久火車累不累?”
“不累,我這麼年輕,體力充沛著呢。”陳子邇笑著。
陳媽媽總覺得兒子上了大學真是懂事多了,以前常聽人講男孩子到了年紀自然就慢慢穩重了,好像還真是那麼回事。
“這次回家待多久?”
“一個月吧,時間不短了。”
陳媽媽滿意的點頭,然後又跟陳子邇聊起家裏的事,:“你弟談了個對象你知道不?”
陳子邇驚訝,“也沒人告訴我我哪裏知道,他不是還有半年要高考嘛?這時候談什麼對象?”
陳媽媽恨鐵不成鋼的:“高什麼考,他現在上學都三打魚兩曬網的,你三叔為這事愁死了。”
這子,躁動的連最後半年都待不下去了。
陳子邇倒也沒那麼擔心,他知道子勝本來就是不能念書的,:“三叔有什麼可愁的?子勝有手有腳的腦子也不笨,還能混不到一口飯吃?”
陳媽媽講:“都知道你在中海開了店有路子,所以指望你呢,老三最近總往咱家跑。”
陳子邇差不多明白了,輕輕的‘哦’了一聲。
“你老實跟媽講,你有辦法嘛?待會兒你三叔問起來你準備怎麼?”
陳子邇想了一下,囑咐母親道:“辦法我是有的。不過媽你可以跟三嬸講講,叫他們不用這麼刻意與擔心,老兩口好好過日子,不要整操那麼多心,子勝是我弟弟,我一定會管的。”
潘美娟笑道:“哎喲,我兒子現在都這話了,是有出息了啊。”
陳子邇得意的笑著:“那是。”
三叔的心理他是能明白的,其實就簡單的一句話:一人得道雞犬升。
陳子邇在中海開著便利店,陳爸陳媽都知道的,而且他們還知道已經開了幾十家了。
所以現在陳老二家得了‘道’了,這在大富豪麵前可能算不上什麼,可在這越水縣農村那是真的叫得道。
所以三叔為自己即將走上社會的兒子尋找出路,太正常不過了。
如果是惡親戚那陳子邇也隻會讓他們乖乖靠邊站,但三叔一家不是,上輩子兩家關係就特別好,在一起生活幾十年都是互相幫助的。
子勝也從跟他一起長大的。子勝後來是幹工地的一個包工頭,外麵的應酬多,認識的亂七八糟的人也多,但不管到哪兒,隻要陳子邇在場,他都跟人很正式的介紹一句,‘這是我哥’。
陳媽媽那邊又:“你三叔現在愁的不僅是子勝將來的工作問題,還有他喜歡的那姑娘。”
“怎麼了呢?”陳子邇問。
陳媽媽:“姑娘本身挺好的,我見過,長得水靈難怪子勝喜歡,但那家人就這麼個獨生女,條件也一般。這以後子勝的負擔得多重啊,你三叔能不急麼?”
農村裏的人考慮的會很多,這其實算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的顧慮,體驗了柴米油鹽的人才知道,兩個人養四個老人,外加孩子,那種壓力,不是輕易能挑起的,除非你特別有能力,換了一般人,基本就是不死也要脫層皮。
陳子邇覺得奇怪,前世的時候沒聽子勝在這個時候搞男女關係啊,也不對,他問:“不是剛談戀愛嘛?怎麼一下子都的跟要結婚似的?”
“這個你得跟你弟,你們聊得到一起。”
陳子邇記在心裏,他也搞不明白這子打什麼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