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我不怕!(第三更!求月票!)(1 / 2)

“矽穀這個地方誕生了大量的互聯網企業,請注意,因為其輕資產,且在線上擴張,掙脫了空間距離的限製等這些特點,互聯網的企業一定是一家獨大的,我們自己私下裏都討論,覺得歐洲已經失去了下一次信息技術革命的機會,理由很簡單,來自美國的企業擴張的第一步就是登上歐洲大陸,他們是同根文化,政治經濟製度、商業氛圍都相同。”

講到這裏,陳子邇有注意到文副總理提起筆在寫些什麼。

“比如穀歌,他可以在短短的兩三年之內開發好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等版本並占領當地市場,即使那些國家有本地企業,也因為市場規模養分不夠而無法和穀歌進行競爭。”

“在這方麵,盡管歐洲的經濟製度比我們更完善,高新技術也領先我們,但反而中國是更有優勢的!首先是我們的市場容量巨大,任何一家互聯網企業在中國做到第一,就有資本和國際大企業進行競爭;此外,在發展互聯網行業時,我們有後發優勢。”

當然還有一些原因,畢竟有qiang,隻不過不適合在這裏講。

“001年我們加入,挑戰是有的,有很多行業要完全對接上世界貿易體係,但我相信中國人是有生意頭腦的。”

到這兒陳子邇笑了笑,“前幾有個美國人問我,你覺得中國人商業分怎麼樣?”

“我本著謙虛的精神,我們還是需要學習,幾千年的曆史中,商人受到社會尊重也就是這幾年的事。對方不了解中國文化,不知道重農抑商,但她聽我這麼一就會感到震撼,因為我們隻要稍微放開點限製,馬上就能弄出一個經濟奇跡!”

“所以衝擊肯定是會受的,但我不擔心,我唯一要奔走疾呼的就是要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要趕上這班車,因為這一次的技術革命就是我們彎道超車最後也是最佳的機會!”

……

接下來,陳子邇又參與了其他行業的一些討論,重點談了我們可能取得進步已經藏有隱患的地方。

比如我們的貿易額會大幅增長,抓住了這次全球化的機遇,在世界的產業鏈中找到並穩定了我們自己的位置。

這些都是他的積極看法。

同時,陳子邇也在熱烈的討論中談到我們需要注意的問題,一是對能源的大量消耗,這不可避免,問題是全球大宗商品貿易的定價權幾乎都不在中國的手裏,從鐵礦石到石油,與此同時帶來的汙染問題也會成為一個巨大挑戰。所以新能源產業是中國不可不重視的點。

二,在往後的十年間,中國有巨大的人口紅利,但是要注意中國製造核心技術的缺失,我們成為了世界工廠,但‘如果沒有日本的機床,中國就造不了汽車’。

……

問題很多,原本討論的時間從一個半時延長到兩個半時,

陳子邇有原時空的記憶,又有現時空的見識,微觀不好,但宏觀問題的切入角度和最後觀點都讓在座的人為之一震。

文副總理再搜刮一下最近的見聞,也想不出有什麼其他相關的學者或是企業家談過類似的道理。

於是心中重新調整了對陳子邇的評估。

人類總是會按照自己的思維習慣去思考問題,太過年輕的董事長讓人心生疑慮,這也很正常。

即使在皇權時代,也有主少國疑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