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帝國貞曆七百一十三年秋
【大梁皇宮軒明殿】
朝堂之上鴉雀無聲,從長安侯左平林遞交上奏折開始,詭異的氣氛瞬間彌漫開來,滿朝文武百官靜等皇帝白炬看完奏折心裏各懷鬼胎。
白炬看著手裏的奏折臉上表情陰晴不定。白炬心裏發愁啊,“自從自己登基,麻煩事就接二連三的發生,先是自己登基惹得官員權貴心有不滿,再是夏季暴雨黃河水患,又是初秋蝗災四起,好不容易熬過去了現在長安侯的一紙奏書又能把自己給煩死。”白炬心裏惱火又愁悶,他心裏想著想著拿著奏折的手就不自覺的抖了起來。
太監劉應眼疾手快以奉茶為由安撫住了白炬顫抖的手,細聲貼耳對白炬說“陛下請鎮定,有什麼事情讓殿下官員們解決就行了,陛下請安心。”
白炬點了點頭,喝了口茶把奏折遞給劉應,“念”。
劉應念完長安侯雙手執笏站了出來說:“陛下,臣以為南蠻供稅減半之事不可同意,如若同意必會引起北狄那邊的不滿,再且我軍騎兵緊缺戰馬如若同意南蠻方麵供稅減半,那我方軍營豈不是就要削減一班。”
兵部尚書吳桓執笏而出,“陛下,臣以為此事可行。近年來我大梁是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少有戰事,所以騎兵營中雖是缺少戰馬但是並不急缺。再者,今年南蠻地區天災連連實在是收成緊缺才會上書要求減半供稅。如果陛下您答應此事不但可以減緩南蠻之急,以彰顯陛下您的寬厚仁慈,更能夠促進我大梁與南蠻的和平友好關係啊!”
白炬帶著冕冠的頭點了點,“吳愛卿說的有理。”
戶部尚書蔡成急步而出,嚴詞反駁道:“陛下,臣以為吳尚書所說有不妥之處。”
白炬:“嗯,蔡愛卿講。”
蔡成直立身子雙手奉笏而言:“兵部尚書所說‘百姓安居樂業’,可臣以為不妥。自陛下登基以來,國庫就不再充裕,接連又發黃河水災蝗災農民收成大減有的地方甚至顆粒無收。戶部下屬清查國庫,發現自撥款賑災之後國庫愈發緊張。現在急需南蠻北狄等國的供稅來填充國庫啊!”
吳桓出來反駁蔡成說到“蔡尚書此言差矣,國庫雖然緊缺但今年我國的賦稅還沒有上收,如果賦稅上收一定能夠彌補國庫虧空。”
“陛下,百姓因連連天災以是苦不堪言,而按常例征收的賦稅使得民怨沸騰,低下民聲鼎沸一致要求陛下您減輕賦稅啊!戶部官員已經擬好了文案,臣正準備上書奏報給陛下啊!”蔡成一臉的急切。
“怎麼又牽扯出這麼多事情出來,啊?真是沒完沒了,哼!”白炬把茶杯重重地摔在桌子上,一臉的氣憤。
白炬說完殿下氣氛瞬間沉靜,蔡成吳桓等人僵直地站在那裏無人做聲。
中書令張蓬上前諫言打破僵局,“請陛下息怒,蔡尚書所說之事的確重要,但是今日長安侯上書之事更為重要,還請陛下三思決策其他事宜旁後再議。”
白炬心裏一喜,連忙回複道:“嗯,張愛卿說的是,今日暫且不議賦稅,隻說南蠻上書一事。”
“陛下?”蔡成剛喊出聲就被白炬的話卡住了。
“蔡愛卿,朕說了,賦稅一事容後再議。你回去戶部準備好文案再擬寫奏折上交呂侍中那裏。”
“陛下?”蔡成不死心。
“夠了,此事容後再議。”白炬嚴詞嗬斥。
張蓬走回官員隊列的時候拉了蔡成一把,蔡成對此不屑,甩過袖子也走回列隊。
張蓬看著走回隊列的蔡成心冷哼“真有本事就繼續站在那裏追問皇上啊!看皇上不把你罵的顏麵掃地。哼!”
朝堂沉靜片刻,白炬發話了“眾愛卿對南蠻減稅一事還有何諫言?”
臣有諫言,一個身著官服的青年走上前來。
“你是?”白炬眯縫著眼睛問。
“臣,大理寺卿,左言。”青年擲地有聲。
“啊奧!愛卿有話就講。”白炬尷尬一笑。
“臣以為,陛下不可同意南蠻供稅減半一事。如若陛下答應南蠻今年供稅減半,開此先例,保不定南蠻以後每年都以天災人禍為由要求減少供稅。另一方麵,若是答應南蠻那邊北狄那邊也以此為例要求減少供稅該如何處理。所以懇請陛下三思而定。”
“嗯嗯!左愛卿講的很有道理。”白炬若有所思地點頭。
“臣以為應該同意”侍郎陳涵平開始對左言進行反駁。
侍郎陳涵平一頓慷慨陳詞,這邊剛說完禮部尚書就出來反駁。然後刑部尚書又站出來反駁禮部上書。就這樣各個官員你一言我一語,漸漸在朝堂之上吵了起來。
白炬一開始還聽的認真,後來官員雜亂的吵起來他就越聽越生氣。
“好了!都別吵了,南蠻減稅一事今天也爭不出個結果,此事容後再議。退朝。”白炬袖袍一揮,生氣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