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沒錯,就是它!(1 / 2)

沒錯,戰鬥機的座艙蓋,實際上就是使用樹脂材料製造,而且它也隻可能是采用樹脂材料來製作,相比而言,若是采用無機矽酸鹽玻璃材料來製造座艙蓋,那問題就真的大條了。

無機矽酸鹽玻璃是典型的脆性材料,通常家裏使用的窗戶玻璃就是典型,是一種易碎物,想想飛行器在高速飛行中,座艙蓋若是碎了,那碎玻璃直接就成立殺死飛行員的利刃;矽酸鹽玻璃的加工工藝性能也不怎麼樣,很難做成複雜的曲麵造型;同時它的材料密度由遠遠大於樹脂材料,這就不利於飛機的減重要求。

矽酸鹽玻璃在飛行器運用上麵的種種劣勢,這就使得有機透明樹脂材料登上曆史舞台,早在二戰期間,科研人員就發現樹脂材料製成有機玻璃具有優異的韌性及透光性,隨後首先被應用於飛機的擋風玻璃和坦克司機駕駛室的視野鏡。

所以,樹脂透光材料這東西,其實也是應軍用的需求而產生,也都是戰後才開始過渡到逐漸民用,因此也從側麵再次證明:軍用科研技術確實在很多時候要領先於民用技術的發展。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汪正國能夠在第一時間想到戰鬥機座艙蓋材料,陳所長自然也能給出一個肯定的回答:“樹脂材料,這座艙蓋肯定是樹脂材料製造的啊,戰鬥機的座艙蓋絕對不可能用矽酸鹽玻璃,那東西沒法用。”

對於這種甚至可以算是現如今航空工業界常識性問題的事,所長陳叔君想也不想就給了肯定的回答,雖然不知道汪正國要做的是什麼項目,但既然川大的科研項目,肯定也信得過,自然也很爽快地給出了答複。

然而,作為行政人員,若是要在更深入的技術問題上探討,他就顯得有些撓頭,隻能讓汪正國另外去找這方麵的負責人。

“雖然我能肯定座艙蓋是樹脂材料製造,但具體使用的材料是什麼情況,這個我就不大清楚,畢竟樹脂材料也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化工材料家族,往下細分之後的材料類簡直多如牛毛,你可以去谘詢負責這一塊技術的成主任,他那邊辦公室工作主要就負責這個。”

還好,雖然陳所長沒有完全解決汪正國的全部問題,但至少在大致的方向上麵給了一個確定答複,有了這些,實際上這也夠了,汪正國倒是簡單地知道一些來自後世的戰鬥機座艙蓋材料發展曆史。

樹脂材料製成的有機玻璃在二戰時期迅速實用化,那時候第一代有機玻璃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醋透明塑料,英文簡寫PA,中文則被叫做亞克力,其製造工藝大致是將PA材料加熱,從兩個方向或多方向拉伸一定程度,使PA結構中的各個分子鏈沿拉伸方向排列成有序狀態,就製成了定向PA。

如此一來,其材料的強度和韌性都能大大增加,即便是三十年後,在飛機上麵還依舊要大量采用定向PA來製造座艙蓋等透明件。

除開PA這種早期聚甲基丙烯酸甲醋透明塑料以外,隨後在航空工業的座艙蓋材料技術上,又新生了一種叫做聚碳酸醋的(P)材料,P材料的透光性不如PA,但其韌性極高,耐熱性也較好。

這種材料是二代機追求高空高速的時候所研發,當飛機以馬赫數.0或者更高速飛行的時候,表麵受空氣動力摩擦,溫度高達110攝氏度左右,這其中又以座艙蓋受熱最嚴重的,所以耐熱性好的P材料又完勝耐熱性一般的PA材料。

再加上P材料在韌性上又要比PA好上一些,而飛機在低空飛行時,又比較容易受到飛鳥撞擊,韌性更好的P材料在三代機時代也能吃得開,在這些特殊的情況下,PA性能大多都不如P材料,用P材料製作的座艙蓋就應運而生。

當然,是材料它就有自己的缺點,而P材料的缺點就在於它的表麵不耐磨損,材料本身也不耐有機溶劑,因此要實用化P材料的座艙蓋,還必須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比如將P與其他透明材料如PA、無機的矽酸鹽玻璃等進行複合應用,做成三明治夾層,這樣就可以克服P固有的缺點,這種簡單的複合材料出現之後,隨後才在航空透明件中得到了廣泛的研究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