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成了(1 / 2)

蛤蟆鏡使用平麵透光鏡片,在鏡片的模型製作時相對要容易一些,做好之後也不用再根據各種度數、閃光等要求,去研磨出特定要求的凹凸曲麵,以現有的技術來看,已經足以滿足製造工藝要求。

關於這一點,劉三石在經過指點之後已經想通,最終還是一咬牙,決定幹一票,不就是加班嘛,多大點事兒!

“行,就按照你的辦,晚上我們兩個留下來加班,看能不能把鏡片做出來,我先去大概確定一下鏡片的形狀,現在沒有實物,隻能大概做外形,檢驗工藝路線是不是可行。”

製作PA材料的鏡片,需要用到專用的模具,這個就和傳統的矽酸鹽鏡片有了很大的區別,矽酸鹽光學鏡片都是用成品玻璃直接上手研磨,畢竟不是所有眼鏡店都有製造光學玻璃的能力。

實驗室狀態下的模具不需要長時間多次重複使用,因此在製作的時候就相對要簡單一些,這種PA透光部件的實驗室模具製造技術還是從透光廠拿來的,現在用起來倒是挺不錯。

劉三石確定要去做模具,匆匆收拾一下,就到一邊去幹活,留下現場汪正國一人,將帶來的瓶化學染料放在實驗室的櫃子裏,來到正在看試驗數據分析的教授旁邊。

“教授,我晚上和劉三石一起加班,做一下PA材料的染色實驗,這個沒問題吧?”

雖然實驗室一直對汪正國和劉三石開放,但這次畢竟是幹私活,汪正國還是心一點,提前打報告明一下,他相信教授聽了也不會反對,這是他對教授充分了解之後,才得出的判斷。

並不太多言語的教授也確實如同猜的那樣,他對汪正國還是很信任,這種用實驗室做些實驗什麼的,一般也無所謂,不過他對這個PA材料染色的想法很感興趣。

“行,你們晚上自己注意一下安全就好,還有,讓劉三石把相關記錄做詳細,明看看你們這個染色到底是什麼情況,我倒是有點興趣,以後PA遲早是要大規模民用化,能夠給透明的PA染上顏色,無疑將是擴大該材料使用範圍的又一助力。”

現在教授做PA材料的光學鏡片項目,也就對這材料有了很大的興趣,多留心關注一下也是正常的,至於實驗記錄什麼的,那東西是必須要留下,不管是私活還是工作,都一樣不能少。

得到了首肯之後,也不用再多費口舌:“教授您放心,這些我都清楚,明您來的時候,我保證將實驗經過、成品都擺在您的辦公桌上,絕對差不了。”

......

“來,我準備添加染料了,這次加入百分之一點五就行,應該是之前添加的太多,整個鏡片染到都沒透光度了,絕對不行。”

實驗室外已經徹底黑,室內卻燈火通明,熔融坩堝裏麵的PA材料顆粒已經被徹底熔化成原液,這已經是第三次試製,前兩次都因為染料添加過多,最終導致做出來的鏡片一片紅,完全不透光,或者透光率極低。

所以這次兩人發了狠,直接把染料比例來了一次大幅度降低,從百分之四降到一點五,希望能夠讓染色之後的鏡片有一定的顏色同時,也不會吸收太多的光線,導致透光率極低的問題。

汪正國心翼翼地把量好的染料倒進坩堝,用玻璃棒均勻地順時針攪拌,劉三石則對鏡片模具做最後調整,保證待會使用的時候不會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