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到位(1 / 2)

蜀航光學正式成立,租賃自蜀都所的生產廠房也迅速完成清理與改造工作,萬事俱備之後,從1廠也傳來好消息,鏡片生產線已經獲準出售,一整條生產線按照十萬人民幣的價格出售。

價格不上多便宜,但是也絕對不能算貴,倒是算正常售價,通過這條生產線的售價勉強能夠看出1方麵對透光廠軍轉民事件的態度,明顯高層還是對丁一博采取了放一馬的處理結果,畢竟從總體來,實際這次軍轉民是成功的,技術、路線、市場都很準,隻不過最後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因素才功虧一簣。

對於這樣有能力,但是路線鬥爭失敗的人物,國營單位雖然不可能既往不咎繼續委以重任,但也不會直接一棒子打死,之前傳言將其調往1總廠負責單位所有三產事物,這其實也算一種另外的人盡其才。

“看來這丁一博終究還是人才,廖偉華想了這麼多的辦法都沒能把人完全鬥倒,以後的情況還真不太好了,搞不好這還真就是讓丁一博虎入山林、魚翔淺底,也就看這1廠未來還有沒有想要發展一下民品的打算吧!”

一個人站在一邊安靜處默默地嘀咕著,對於丁一博未來能不能東山再起的問題,這確實得要看1方麵有沒有想要發展民品的相關計劃,反正未來伴隨著殲七係列戰機的大賣,十號的投產,整個工廠以後都將是軍品訂單充足的狀態,這種情況下還會不會發展民品,這還真不好。

如果以後不打算發展民用產業,負責三產業務的丁一博可能就隻有在那個位置上安穩地養老,這樣的冷板凳坐上幾年,再好、再優秀的人才都要報廢,這就是國營廠最可恥的浪費,但同樣也彰顯出國營廠在當前這年頭對職工巨大地粘性,一般人進入了其中,就再難有出來的想法。

以後要是有機會,或許可以考慮把這位挖過來,蜀航光學終究隻能算是基金所控製的一個產業而已,汪正國以後也不可能一直負責基金的運作同時還負責蜀航光學,這兩者之間應該是從屬關係,因此未來蜀航光學需要另外一個有經驗、有能力的負責人,而丁一博顯然就是這樣的能人。

唯一的問題就是,如果成功招攬到了這位,就以丁一博的為人和行事作風,以後汪正國真的能駕馭的住?畢竟要仔細起來,現在的汪正國僅僅隻是二十七八歲的年輕人,縱然能夠依靠自己先知先覺搶占先機,然而這種大單位管理能力,他還真就隻能從頭一步一步來,隻希望未來一兩年時間之內,他能迅速成長起來吧!

.....

生產線的安裝速度也並不慢,從透光廠那邊把設備拆下來開始,屠珍英就全程跟蹤整體設備的運輸與安裝,這時候在現場帶著透光廠抽出來的技術人員做安裝調試,就正是她本人在負責。

暫時不用太操心鏡片生產線安裝工作,汪正國倒是有時間到張計蛤蟆鏡生產現場看看,前幾已經成功把生產效率提升到每四十六副蛤蟆鏡的高度,預計也就是這一兩的時間,距離每總裝五十副的目標就到了。

當然,這時候汪正國的到來肯定不隻是為了總裝五十副眼鏡達標之後發放蛤蟆鏡的事,他這次更多是想來看看現在新學徒,按照之前和王所長之間的約定,蜀航光學接收了蜀都所沒有工作的家屬來工作,其中一共有四人被安排做裝配,再加上老張自己推薦了另外兩個學徒,整個裝配車間生產工人已經突破兩位數,達到了十三人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