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正軌(1 / 2)

伴隨著對越輪戰再次開啟,蜀航光學這個原本並沒有軍工資質的公司也開始有軍代表進駐,之前工作還笑嘻嘻上班的工人都正經起來,這就導致軍用護目鏡的產能甚至還有所幅度增加。

每上班都是第一時間進入狀態,和隔壁生產墨鏡的工人完全是兩種狀態,甚至一旦有積壓訂單,工人們皆是主動要求加班,這也是為什麼在五一勞動節這,蜀航光學依舊沒有停下生產的原因。

因為工人們知道,他們每多生產一副護目鏡,前線作戰官兵們的安全就能多一些保障,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之所以能夠在後方安穩從事生產,就因為還有同齡人在前線拚命。

國內軍隊的作戰需求刺激著軍用護目鏡生產線高速運轉,再加上不時還有來自英國的需求生產,又有剛拿到的美國訂單。

原本還處於半開工狀態的軍品生產線也像民品生產線般忙碌起來,蜀航光學每規模差不多已經是國內第一,同樣是生產眼鏡,恐怕還沒有哪家單位能像蜀航這樣大規模。

源源不斷的原材料被運到工廠,經過簡單處理之後,又迅速在流水生產線走一趟之後被打包,之後被各種交通手段運送到不同地方。

同時,蜀航光學民品業務在經過近一年時間的獨領風騷之後,終於也迎來了第一次大的考驗,所謂樹大招風,的就是現在蜀航民品項目。

麵對全國範圍之內的老字號店鋪、傳統光學工廠率先拉開的價格戰,丁一博也感到有些棘手和無力,本來眼鏡行業就暴利,即便是生產矽酸鹽眼鏡的工廠,人家也還有很大空間可以來探底降價。

“我們已經連續降價兩次,今年上半年的墨鏡總計降價幅度高達8塊,再降價就真的吃不消,之前那些才剛購買了產品的老客戶心裏可不好受。”

八十年代的民用墨鏡本就是輕奢產品定位,這東西價的格降太狠,那確實對品牌形象會有巨大損害,確實不適合再繼續降低。

仔細想來,這市場確實不可能一家獨大,更何況還是蜀航這剛出道的毛頭子,情況並不太現實。

“價格就不要再降了,雖然我們會有些市場份額損失,但大致還能忍受,萬萬不可在這塑造品牌形象的關鍵時刻把自身形象給拉低,雖然短期看來會有一定損失,但是長遠看來,它是有利的。”

屠珍英負責市場銷售方麵,之前到美國考察,也算是見過世麵的,同博士倫公司半個多月接觸可不僅僅是談判,同樣也詳研究了這家百年老店的運作模式,眼光開闊之後,提出建議也就更能一針見血。

“沒錯,直接麵向消費者市場的墨鏡在價格上不能再降低,但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考慮如何穩定摩托車市場的墨鏡捆綁銷售,這才是墨鏡銷售的大頭,絕不能放鬆,在必要的時候,這方麵我們還可以降價,反正作為摩托車護具存在,價格不會太透明。”

摩托車市場正在爆炸式增加,抓住這一塊確實很重要,會議的蜀航高層沒有任何人能提出反對意見。

女強人帶動氣場,自然要一鼓作氣,又拿起筆記本上的鋼筆,筆頭點了點實木桌麵,咚咚聲穿透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