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汪正國之前的會談沒有結果,最終被忽悠著決定讓瑤光1的後續往家庭影音方向發展,雖然不失為一個好套路,但心裏的電腦遊戲夢想依舊不是那麼容易就熄滅。
現在正好,王新從波士頓大老遠跑來淘金,而且都已經準備在卡帶領域發展,那麼順便把電子遊戲的設想也可以試一試嘛,反正兩者之間在硬件上的區別不是太大。
“電子遊戲?這東西在美國確實很受年輕人喜歡,但是在共和國,這裏的消費者能夠接受?”
對市場有懷疑,這是很正常的事,麵對空白的產品市場,人們通常都是兩種不同的看法和結果:一種是覺得這是前所未有的機會,自己占據之後就發了;另一種則認為這裏的人們不需要該類型產品,沒必要浪費時間。
這是市場經濟學教材中非常經典的案例教材,很多人都知道,卻依舊有人要不斷地掉入該陷阱當中,有的人甚至兩次、三次遭遇這種陷阱。
王新顯然是在懷疑共和國這片市場對電子遊戲的需求,這讓錢伯斯感到很傷,自己就這麼難找到個誌同道合的合作者,還是...這裏真不適合電子遊戲?
不可能,他還要再堅持:“不不不,這裏的年輕消費者實際在觀念上並不落後,他們能夠迅速接受來自香江的電影錄像片,甚至還以此衍生了一個新的行業。而有關電子遊戲的問題,我之前已經從香江購買兩台任堂F遊戲機,給蜀都的年輕人試用過後,普遍都反應很不錯,他們都願意為這種新產品買單。”
市場考察和調研是產品開發之前必要的流程,錢伯斯把這一點執行的很好,這也是他能夠成功的基礎條件之一。
“真的?F遊戲機我也聽過,據在美國很暢銷,本以為這東西也就是消費能力足夠高的情況下才有市場,在共和國這裏居然也能夠有不錯的反應,這樣一來,我們確實可以試著做來看看。”
想到之前看到的瑤光1電腦,還有那獨特的外接卡槽設計,當時還有些就奇怪,而現在,他已經聯想到了什麼,本來還不太高興的情緒一掃而空,如同磕了興奮劑一樣。
“我明白了,瑤光電子所生產瑤光1電腦,它的定位不僅僅是辦公和文字處理,同樣還具備了電子遊戲主機潛力,我們隻需要在配套的接口下研製遊戲卡帶就行?”
問題問的很直接,錢伯斯回答也同樣幹脆:“是的,就和任堂公司開發F遊戲機卡帶一樣簡單,在技術上,它不會有任何問題,瑤光電子公開了有關接口標準,隻需要找一些有遊戲開發經驗的技術人員就完全可以把項目開動起來。”
八十年代在共和國肯定找不到專門開發電子遊戲的技術人員,這種獨有的技術人才隻能在電子遊戲產業極度發達的日本、美國找,當然,香江那邊應該也有一些,但不多。
關於人的問題一直都是老大難,特別是這種還要負責培養市場的情況下,有關人才的問題就更顯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