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黑科技(1 / 2)

相機作為一款現代工業產品,在其漫長的發展與完善過程當中,隨著性能不斷提升,同時也帶來產品本身複雜程度的不斷增加,從早期的光學、化學結合,後續不斷地要求精密機械、電氣技術支持,到後來甚至還需要電子、軟件等多學科技術交叉。

屠珍英所提到的馬達,屬於電氣技術領域,主要是用於相機的自動對焦方麵使用,這東西在一般都是裝在相機的鏡頭內部,依靠機器提供少量電能來驅動馬達,從而實現相機的自動調焦。

當然,鏡頭內馬達驅動,這也不過是眾多自動對焦方式中的一種而已。

自動對焦技術起源於六十年代,由感動能首次開發出實物,並在西德科隆博覽會展出,隨後的七八十年代開始有各大相機巨頭跟進該技術的研製。

而此時的自動對焦技術,大都是采用機身驅動方案,比如八十年代風頭正盛的美能達就是機身對焦馬達技術的踐行者,隨後的尼康、賓得也緊隨跟進,他們都采用機身內置對焦馬達實現自動對焦。

為什麼最早由感動能展出的自動對焦技術,隨後卻讓美能達、尼康、賓得這些廠商在自動對焦技術成熟的八十年代占了上風,人們不禁想問,這時候的感動能難道在吃幹飯?

顯然不是,要真正的原因,實際是此時的感動能在技術上選擇了一條更激進、更有風險,同樣在性能上也更加優越的方案:鏡頭內置對焦馬達。

為什麼鏡頭內置對焦馬達在技術難度上要遠大於機身內置,原因就在於鏡頭的設計要求極端緊湊,幾乎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著那幾片玻璃在做文章,哪有多餘的空間給你安裝馬達?

馬達做為機電產品,即便再怎麼往了做,也要達到普通5號電池大,這種東西附加到鏡頭上麵,可以想想會弄成什麼鬼樣子。

正是因為對焦馬達的體積限製,為了不給鏡頭增加負擔,把馬達安裝到機身,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因此,八十年代一大批實用化的自動對焦相機都是這樣做,美能達、尼康、賓得,皆是如此。

比起給對焦馬達換個安裝的地方來,感動能選擇了繼續埋頭給對焦馬達瘦身的路線,傳統的對焦馬達都是采用電磁馬達技術,由於技術原理限製,已經不可能做的更。

於是,醉心於黑科技的感動能又裝逼了,這家夥喪心病狂地弄了個超聲波馬達出來。

在感動能之前,超聲波馬達一直都僅僅是作為一種技術概念而存在,雖然它具有體積、結構簡單、扭矩大的優點,但由於設計上的問題,一直都沒人做出實物。

000年之後的相機界,人們高呼索大法各種黑科技的時候,有一點卻是不能忘記,在索尼之前,真正醉心於黑科技的實際是感動能,這家夥推出各種技術確實亮瞎人眼。

而今,汪正國居然聽到有人國內在開發用於相機鏡頭自動對焦使用的超聲波馬達,這簡直就是強一個霹靂,完全把人給霹蒙了。

“什麼情況?你國內在開發超聲波馬達,而且還找到蜀航要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