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聽到蘇總工親口起607所在相控陣雷達方麵已經有一定經驗積累,並且還定型了弄型號,汪正國也是斷然不會想到提出研製相控陣雷達的想法。
別以為兩千年之後的相控陣雷達“爛大街”,就以為這東西的技術含量就不高,而實際卻是恰恰相反。
真正能夠研製相控陣雷達的國家,那都得要有著豐富的電子技術積累才行,半導體微電子技術但凡不能過關的,在這方麵就不可能有多大的作為,俄羅斯就算典型。
現在好了,既然607在機載相控陣雷達的研製方麵本身就有技術積累,那就算是在技術門檻上踢破了最關鍵的臨門一腳,應該是對相關技術已經有詳細地研究,唯一還需要的就是看國內的半導體電子製造業技術工藝。
而要基礎的半導體生產工藝,現在汪正國笑了,這擺明就是給開陽半導體送菜嘛!
汪正國短時間之內就有了要鼓動607做相控陣雷達的想法,但蘇總工對機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的研製難度,他自是很清楚。
“機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你這想的倒確實屬於國際前沿,要是我們真有能力去研製出來,那當然可以吊打這次參與競標的一眾平板縫隙,但問題是以我們國內的技術基礎還無法做這種東西。”
想法很不錯,但現實卻相當殘酷,朝坐在辦公桌對麵的汪正國招手,示意跟上他腳步出門。
“這樣吧,先跟我來,帶你看看所裏研製的電掃旁側相控陣雷達之後,或許你的想法自己就會有所改變。”
研究所一般都會有專門陳列自己科研成果的地方,和之前參觀蜀都光機所的光刻機的流程相同,這次參觀607所的相控陣雷達,也沒有太多的麻煩。
打開塵封的大門,走進之後,在房間最中心的顯眼位置。
入眼之處絕對是台龐然大物,首先這線陣麵是長條形,大概接近四米長,這樣的尺寸在機載雷達領域,那也絕對能算是個大家夥,不用想都知道,這應該是安裝在大型飛機的機腹或者機身兩側的,反正機頭空間是絕對安裝不了。
“這就是我們研製的相控陣雷達,之所以當年有這款雷達的研製任務,就在於當時考慮到相控陣雷達的陣列方式可以實現比較靈活的線安裝布置,但它現在之所以又沒有大批量裝備,主要還是雷達所使用的R組件性能還不行,而這就不是我們607單方麵所能解決。”
話完,又在旁邊拿起一個拳頭大的塊狀設備,無所謂的遞給汪正國。
“這就是雷達上麵使用的/R組件,這東西一開始就並非為機載而設計,它實際是國內另外一個重點項目所配套研製,我們是利用已經研製成功的/R組件,略作改進之後算勉強使用。”
感覺到手上沉甸甸的重量,兩輩子加起來,這也是首次看到真正的相控陣/R組件實物,雖然和上位麵聽/R組件隻有硬幣大的法有區別,但這也能想的過,畢竟是共和國七十年代做出來的東西,還能指望有多高的係統集成度。
至於方才的另一個重點項目,他倒是能夠大致猜出來,七十年代能排上號的國內重點相控陣雷達項目,無非就是黃羊山7010部隊,專門為核大戰研製的導彈預警雷達項目,整個團的裝備隻有一台雷達,有著400巨大雷達陣麵的大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