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雜誌(1 / 2)

很明顯,文總師家裏的年味倒還挺濃,不過也隨著汪正國的到來,眾人的話題很快就變味。

“這是文淩從英國帶回來的《國際飛行》雜誌,彩頁為英國人繪製,有關我們新殲的想象圖,你可以先看看。”

這也是大過年的,還要在家裏起工作的事兒,確實有些太過於工作狂,細思下來,恐怕這也是文淩不打算深入航空科研一線的根本原因,實在是因為平時看多了,心裏厭煩這種生活狀態。

略微搖頭笑笑,伸手將茶幾上雜誌拿起來,入手之後,第一感覺是這東西確實很不錯,光是那銅版紙的質地,那就遠超國內土不拉幾的新聞紙雜誌,兩者相比起來,銅版紙真心要高級太多。

翻開封麵,果然彩頁就赫然是一幅航空畫報,單大推腹部進氣鴨式氣動布局,汪正國一眼就看出這東西的身份,絕對是十號機,那中距離耦合設計簡直就是十號的招牌。

“不錯,看來英國人還是很有兩下子,倒是把咱十號方案的氣動設計都猜得八九不離十,而且這製圖水平也相當可以,我給它打八二分,餘下則以溜溜溜的形式再給他。”

在這年頭,航空雜誌插畫通常都還是由航空畫家手工繪製,該技術首先就要求畫家對飛行器結構方麵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同時還得加上不俗的繪畫功底,這次能夠畫出和十號氣動設計八九不離十的想象圖,已經很牛了。

需知,有相當大一部分所謂的航空畫家,即便是對照著已經公開的機型去畫圖,那也不一定能夠畫好,圖形扭曲變形是經常的事,所以這活也是技術實力和賦的雙重體現。

也就是後來慢慢會有各種AD繪圖軟件出現,比如航空工業用於專業設計需要的AIA、UG這些工業級三維AD軟件,亦或者犀牛、DA這類定位於產品外觀造型、視覺表達的軟件,它們的大規模普及運用之後,才有機會把手工航空畫逐漸淘汰。

很可惜,這時候先不一台能夠運行三維AD軟件的電腦要多貴,光是能夠在三維AD上畫出複雜地飛機曲麵,這在八十年代就沒多少人能做到,而這種人才早就被各大工業巨頭高新供養著,人家才不會跑出來給你雜誌社工作。

在000年後,整個共和國能夠在這方麵有建樹的,算算也沒有超過兩位數,主要就彩紅熊、步、高山、西格西這些人,他們的作品幾乎霸占共和國軍事類雜誌插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市場。

當然,實際這種工作並不怎麼賺錢,真要能做這種東西的人,大都是出於愛好才堅持下去,反正光是雜誌投稿那點版權費,真心是賺不到幾個錢兒。

就拿以上這些人來,人家主業實際都不是專門做這行,大都是有正經工作的。

有專門給粗糧公司做文案產品宣傳,在網上錄製各種三維建模渲染教程售賣的;也有開公司,專門做渲染農場業務;甚至還有一位本來是網絡作家;反正一句話,誰要把這行當做主業,那真就隻能餓死。

不過話又再回來,如果雜誌社的關係背景夠硬,能夠接觸到大型航空製造業巨頭,或者是本國情報部門,實際也是可以直接從這些單位拿到各種飛機的三維模型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