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電子工業固然重要,這是汪正國工作重心,但作為個人愛好,一切有關航空的消息也都能引起他好一陣興奮。
超七戰鬥機在87年底實現首飛,這讓整個超七團隊上下接連興奮了好久,而後續原型機建造、試飛等工作更是緊鑼密鼓地展開,看樣子是大有一種要在90年左右定型交付使用的意思。
一年前,在超七首飛時,屠吉達還特意邀請十號項目的主要骨幹到現場觀禮。
到現在,又是整整一年時間過去,隨著為十號配套的各種相關設備到位,0號原型機的安裝聯調工作初步確定無誤之後,再加上01號機靜力實驗結果也表明飛機的設計是相對可靠。
十號截擊型終於能夠趕在88年底進入到首飛階段,盡管這時候隻是一架能夠飛起來的飛機而已,還不具備任何作戰能力,但依舊被認為是共和國軍用戰鬥機發展史上的重要裏程碑。
同時期法國陣風戰鬥機已經在86年首飛,瑞典JAS-9剛好在一周之前的88年1月9號首飛,目前就隻有歐洲聯合設計的台風戰鬥機還在磨洋工,但人家台風戰鬥機實際早在85年就首飛了技術驗證機。
八十年代上馬的眾多三代鴨式戰鬥機當中,十號絕對不能再繼續吊車尾,總不能還讓南斯拉夫的超輕型鴨趕在十號前頭首飛。
好在現在情況都還不錯,青城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已經安裝到位,經過大量地麵滑行測試工作之後,首飛工作按計劃順利推進,十號項目關係重大,上任不久的劉大佬時隔一年時間之後又來到1廠試飛站。
老爹汪楠壽這次也特意從南非回來,美其名曰是接收首批兩台青城發動機帶回南非,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位601所的開山總師還是想要回來看看真正繼承殲九設計思想、作戰需求的十號截擊型首飛。
“我在南非那邊主持多用途型號首飛有足足一年多時間,後續第二架驗證機都已經升空半年時間,飛機設計方麵並沒有什麼大問題,所以這次首飛也是一樣,肯定安全。”
老汪同誌也是做飛機總設計師,他當然知道一架飛機首飛時總設計師要擔多大風險,所以也是盡可能以過來人的身份為文總師打氣、鼓勵。
至於這次執行首飛工作的首席試飛員,讓汪正國非常驚訝的一點,居然還依舊是雷強,一開始聽到消息的時候,他愣了好久。
上位麵雷強能夠作為首席試飛員完成十號首飛,那是因為十號首飛的時候已經是98年,此時雷強有足夠的經驗和資曆去首飛十號,但88年的話.....
好在有些事就是這麼神奇,誰讓雷強這家夥膽子大,在南非多用途方案即將首飛的時候,由於南非並沒有專業試飛員,最終隻能是從國內挑選,本著自願的原則,84年才剛調入試飛員大隊的雷強,這家夥響應號召跟著去試飛了南非多用途方案。
能夠把南非那邊的多用途方案首飛搞定,並且後續的試飛工作也順利推進,這本就是個人能力方麵最有力的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