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預知(1 / 2)

“到了,這地兒不好找,屬於當年的三線建設重點工程,選址比較偏。”

孟懷英當然不知道所謂的三線工程是什麼,作為大陸在六七十年代硬抗美蘇兩大鐵幕巨頭而弄出來的保命工程,首要需求就是保密,也都是現在607所要搬遷,並且國內也對這方麵有所放寬,否則汪正國還真不可能帶一個美國籍工程師來這裏。

都是下車之後,項目組的人才發現這家研究所確實從外表看上去是其貌不揚,簡直是毫無科技感,汪正國是第二次來,此時607所和幾年前他來的時候相比,甚至還要更落魄一些,不過這是好事兒。

畢竟研究所重心都已經逐漸轉移到蓉城,內江這邊因為有些大型設備暫時還不好轉移,否則整個研究所的人肯定都跑完了。

“比普通的工廠區稍微好一點,但一般人絕對看不出這是搞尖端軍用雷達研製的科研單位,從外表看來,這家研究所在隱蔽方麵是完全過關,大陸這邊果然還是有大智慧。”

孟懷英實際是土生土長的呆灣人,也都是在大學本科之後才到美國繼續深造,考研、讀博,逐漸找到自己人生道路。

在有些方麵是必須要承認,那就是000年之前,國際上能夠打出名氣的半導體集成電路領域華裔大牛,幾乎都是和呆灣關係更緊密一些,這個問題是真心沒法黑。

不過有句話怎麼來著,八十年代的共和國是努力地融入歐美圈子當中,不僅交上投名狀,狠狠地吊打越南,並且還和日本建交,同呆灣全麵停火,努力推進兩岸三通進程。

沒有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海峽危機之前,實際兩岸雙方的關係都還算不錯,也就是在某燈會明確提出某獨口號之後,雙方才再次點燃並激化各種矛盾。

所以單就現在看來,至少汪正國還有五年左右的時間消化這些技術人才,自然也就不怕泄密什麼的。

如果再多點,其實真到了高級知識分子階段,政治家用來忽悠普通民用的套路已經不大管用,他們自然是有自己的思想,如果孟懷英是那種立場堅定的燈派,看不起大陸這邊,顯然他在88年的時候就不會選擇到開陽半導體工作。

走進研究所,留守在這邊老單位的負責人親熱地帶著汪正國一行進入辦公樓,研究所已經有很多人搬到蓉城,留下空辦公室倒還挺多,在安排了臨時辦公點之後,隨後便帶著孟懷英去微波暗室參觀。

汪正國沒有跟著一起湊熱鬧,像這種實驗室明顯是專業人士才看的懂,他跑去也是兩眼一抹黑。

607所的雷達整機設計還是放在在內江這邊,汪正國是沒有資格跑進去實地參觀,倒是遇到了之前熟人,隨便聊上兩句不太重要的,對普通人來,能滿足基本好奇心就夠了。

那麼按照607所這邊法,現在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僅僅是超八戰鬥機使用的雷達係統,在拿到撥款之後,研究所自己再籌集部分資金,正在研製為十號所匹配的雷達型號。

十號截擊型的雷達確實已經塵埃落定,但607所的人可不傻,現在眼看著超八、超七兩款戰鬥機都被西方卡住脖子,隻要一拿不到RB-199,這兩款飛機就無法進入軍隊正式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