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當年幾乎全球通用的4螺口相似,卡口也是走聯盟模式,直接授權給全球相機/鏡頭廠商無償使用,力求重新創造當年的-4螺口神話。
在全球一盤棋的競爭模式下,4螺口鏡頭家族異常龐大,影響深遠。
就是因為大家都采用-4這一種接口,所以七八十年代的機身/鏡頭市場競爭十分激烈,手感或成像稍不滿意,用戶便會換用別家機身/鏡頭。
所以各生產廠也都不惜成本,隻為在競爭中領先,不管是機身還是鏡頭,廠家都把它當作工藝品一樣精心製作,正是因為這原因,-4時期的各廠家產品基本上都有自己獨到之處,普遍是做工考究,成像優良。
在那時的鏡頭,基本都是全金屬結構,調焦手感極佳,從成像質量來講,七八十年代的定焦鏡頭表現已然十分優秀,並不會輸給數碼時代。
......
在市場營銷學中,對於維持顧客粘性的問題,大概有兩種基本手段。
一種是保證顧客對品牌的持續滿意,在-4時期,因為全球都用這個標準,所以廠商相互之間競爭大,大家隻能通過不斷推出比競爭對手更好的產品來讓顧客滿意,這樣的好處是通過廠商優勝劣汰來為顧客提供頂級體驗。
現在卡口顯然也是打算繼續走當年-4的老路,通過廠商之間競爭來推動技術快速升級,而國內此時上百家相機/鏡頭廠商存在的事實就擺那裏放著,也隻有這種手段才能不斷淘汰沒有競爭力的廠,並迅速擴大卡口影響力。
-4和卡口走的路線是讓顧客滿意來維持廠商的客戶群體,那與之對應,提高顧客改投它家的成本來維持顧客群體的手段,這便是另一種路線。
比如日本相機產業界各自發展專用卡口,這便是典型的第二種方式,肥了廠商,卻苦了消費者。
日本各大相機廠家都有自己一套卡口標準,對應生產機身/鏡頭家族,諸如尼康F口,感動能EF口,賓得K口,還有奧林巴斯4/口,適馬的SA口,以及索尼美能達A口......
如果你此前是投入尼康門下,隨著時間過去,手頭F卡口鏡頭不斷增多、完善,後期就越難以下定決心改換門庭,畢竟你這一換,以前所有器材投入都將打水漂,成本方麵確實遭不住。
所以,在後來日係相機霸占全球大部分市場時,消費者才會衍生出“滅門”的法。
所謂滅門,意思是把手頭圍繞著某一卡口采購的所有器材:機身、若幹不同焦段的鏡頭全部放棄,正常采購添置的話,這一套東西的成本向來是動輒好幾萬,甚至十萬往上都有可能。
由此可見,“滅.門”成本確實讓人心痛,一般人是真的很難承受。
當顧客改換門庭成本高了之後,用戶粘性自然也會增加,如同這樣的套路很符合日本企業一貫作風,國寡民社會,思維方式決定他們隻能是這種格局,讓他們主動去玩全球化大規模競爭,難!
兩種手段比起來,隻要現在卡口不作死,以後絕對能有很大機會把日係那種路線按在地上摩擦,未來互聯網時代講究開源、大合作,那種關起門沉迷於自己一方地,除非是那種相當有競爭力,不然都會死的很慘。
詳細點,直接看手機市場便能知道,人多力量大,這真不是著玩兒。
蔡司、梅耶生產頂級鏡頭,他們牌子掛在那裏,注定不可能生產中低端產品,那是自降身價,蜀航光學也絕對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自當年卡口標準製定算起,國內鳳凰光學首先做出反應,推出第一款卡口相機,並且迅速改造生產線上的老鏡頭卡口,作為中端產品定位,這種帶有自動對焦技術的國產相機,直接拿下若幹個第一,去年在相機市場更是名聲大噪,銷量也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