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叫停(1 / 2)

1994年的話,國內大體還算太平無事,相對穩定。

基金會主力全都撲到南非這塊大肥肉上,在同時期的全球範圍之內,幾乎所有能算上大國的玩家都一窩蜂往南非看,隨著全球各界目光不斷聚焦與此,作為盛宴主要推手,基金會開始蟄伏退出。

任何事物,但凡是被大多數人都看好,給拿到放大鏡底下仔細研究的時候,它的暴利時代就已經過去,也差不多是該收起來了。

蘇聯解體時的體量實在太大,基金會這種胳膊腿兒哪敢進去渾水摸魚,能夠蹭一點湯湯水水便不錯了,倒是這次南非的黑化,基金會所得到的直接受益反而還更大。

有了一筆熱錢到手,那就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很多事都可以操作起來。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錢人,剛回到國內便聽中推核心機項目已經分出勝負,606所方案終究還是更勝一籌,畢竟是占據了太多優勢,況且光從核心機設計本身構架來看,它也不比64所方案差到哪裏。

铩羽而歸的64所也沒辦法了,帶著之前跟著一起組隊下中推核心機副本的隊友,比如二重、40、黎陽等單位一起,徑直來到聯合動機集團公司“化緣”。

雖然名為“化緣”,但誰要是真以為這四家單位是低聲下氣來求人,那肯定是要吃大虧。

算算數量,現在64、40、二重、黎陽,加起來已經有四家單位,差什麼,肯定還差一個補位才能開啟五黑大業啊,不管是出於哪方麵原因,他們都是第一時間找到聯合動機,這個也足以明當前聯合動機公司在國內航空發動機產業的舉足輕重地位。

聯合動機作為母公司,也知道這四方同時出現是打算做什麼事,趕緊把公司專門負責航空發動機業務的西南動機公司叫出來待客,需要談一些什麼情況,現場都直接清楚。

......

“繼續給核心機項目投資,為下一代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積累經驗,這個想法倒是很不錯,但我們西南動機當前主要任務都排的很滿,在渦輪風扇發動機領域,主要還是以青城發動機中期改進與增推為主。”

吳大觀依舊是西南動機公司總工程師,雖然手下年青一代都逐漸成熟起來,也到了可以挑大梁的時候,但他還是沒有選擇退休下去,轉而是坐鎮居中,也不再參與具體型號研製,最多當個技術顧問。

所以要問誰對西南動機公司的發動機項目最熟悉,那麼當之無愧就是吳大觀,他現在抽不出人手參與新一代核心機預研,那肯定沒得錯,現在公司絕對是處於缺人狀態。

劉大響作為64所總工,他當然知道西南動機主力都在推進青城發動機中期改進與增推計劃,而且64所也有深度參與其中,所以知道的挺多。

“關於青城的增推計劃,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64所一直都是全力支持,包括之前高推預研的很多技術都運用到其中,但這並不是我們放棄下一代核心機研製工作的理由,一代成熟核心機研製難度和耗時要用多久,我們大家也都應該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