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第四次工業革命(1 / 2)

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質能關係,能量與質量可以實現彼此的轉化,核反應的能量正是來源於反應中質量的虧損。

鐵元素是所有元素中平均核子質量最低的一個,因此,比鐵更重的元素都可以通過裂變釋放能量,而比鐵更輕的元素則可以通過聚變釋放能量。

相比於更重的元素,比鐵更輕的元素的平均核子質量隨原子序數變化要迅速得多,這使得核聚變釋放的能量遠大於核裂變。

而且核聚變使用的燃料儲量更大、更易獲取,同時其輻射汙染、故障危害也都要小得多。

所以一直以來,可控核聚變都被視為是能源領域的終極神器。

但由於技術門檻太高,過去人類能做出來的,要麼是氫彈這種不可控的聚變裝置,要麼就是各種不可持續的“人造太陽”。

還有一種靜電約束核聚變裝置「fusor」,普通人就可以嚐試製作,如之前報道的美國少年製作的所謂聚變反應堆就是這種。

不過「fusor」的特點是:輸入功率大於輸出功率,也就是無法產出能量,反而很耗電。當然,盡管並沒有實際意義,但它也很考驗基礎知識與動手能力,不是那麼容易做出來的。

直到今天k1仿星器誕生,人類才終於有了一種可控、可持續、可輸出能量的核聚變裝置。

而且它的功率十分強悍,一座就能勝過整個三峽水電站,成本卻極其低廉,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更重要的是,等到月球澄海基地建好,萬象就可以利用月球上儲量豐富的氦3實現核聚變,成本還能進一步降低。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聚變能源,將讓傳統能源產業迅速瓦解崩潰。林寒已經可以想象,未來幾年裏,石油國家、汽車公司集體破產的壯觀場麵了。

而通過提前布局的“新工業基金”,壟斷了可控核聚變、量子計算機技術的萬象集團,則必然可以強勢主導新一輪的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締造了日不落的大英帝國,第二次、第三次締造了“世界警察”美國。

第四次工業革命,無疑更會造就一個空前強大的組織……

參觀完仿星器,又在奧頓基地視察一番,並大筆一揮為科學家、工程師們發了總共6億元人民幣的獎金,林寒便約古麗安到行政中心的會議室相談。

在地球待了快三年時間,相比於初來乍到,奎文克人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

希望號上最初的128人,現在隻剩下八十多個,平均年齡不到四十歲。換句話說,也就是老人基本都離世了。

離世的原因大多不是疾病與衰老,而是那些老人已無法融入正常化的社會,最終不得不選擇自殺。

現在,75歲以上的奎文克人,隻有首席工程師坎斯諾維洛碩果僅存——老人家沉迷網遊不可自拔,當然也不會去自殺了。

據說坎斯諾維洛年輕學習計算機的時候,就極其向往傳說中的“網遊”,但可惜的是,飛船上人員太少,計算資源也有限,宇宙環境又危機重重,不可能容他隨意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