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心的順度修煉(2)(1 / 3)

這個小孩最終接受了他的新爸。小孩長大成人後,他討了一個老婆。他自己長期在外與不三不四的女人鬼混,一天他發現他老婆在網上與一男人裸聊,他此時卻不再表現出拒絕了,他十分好奇,而且很快也學會了裸聊。這個小夥子從拒絕出軌到接受出軌,期間曆經了十年時間的內心鬥爭。人當然應有道德觀念,出軌是不好的。不過,在事實麵前,在悲劇麵前我們又能做什麼呢?是加大悲劇,還是減小悲劇,還是從悲劇中找到喜劇?

當然誰都想找到喜劇,隻可惜你若有自我存在,有小我存在,有自私存在,那麼,你是無法去坦然接受別人的。

有一個得道和尚,名氣相當大,但他的另一個朋友卻並不相信他是真正開悟了。這個和尚是半路出家的,在紅塵中,和尚還有一個老婆在家中,和尚的老婆堅決不想再嫁男人。和尚的朋友十分好色,也十分喜歡和尚的老婆,後來兩人一來二往便上了床。和尚的朋友想和和尚老婆結婚,但礙於朋友關係不便直說,他旁敲側擊地試探那得道的和尚,和尚當場真誠地說道:“她是一個不錯的女人,功夫了得,你會幸福的,我可以跟你做媒的”。後來,和尚就真的為他的朋友做媒,而且還讓他朋友與他老婆在他原來的床上結婚了。

這就是境界。

這個和尚顯然是真開悟了。他徹悟了萬物皆空,徹悟了無物無我,萬法皆空的道理。他深深知道,拒絕是可悲的,拒絕是愚蠢的,拒絕是心靈不幹淨的,拒絕隻可能導致悲劇。隻有接受,才是智慧的,才能回避悲劇,才能從悲劇中找到喜劇。

許多事情我們是無法改變其原因的,一旦結果產生,我們惟一能做的隻是接受。拒絕不了的東西,你強行去拒絕就會把問題鬧僵,有時會導致下不了台收不了場的局麵,再說強行拒絕對雙方都是痛苦的。因此,解決回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受,解決拒絕最佳的方法就是接受。

你之所以不太卓越,是因為你的拒絕太多,你聽不進別人的忠誠勸告,接受不了他人失敗的教訓,你一向隻封閉自我,隻自以為是,因此,什麼好東西也到不了你大腦裏,什麼新思想也棄你而去。

卓越的生命有兩個階段,一是接受,二是推進階段。天底下有許多誤導的傳說,說某某某沒有吸收一點別人的信息,就突然在某天開悟了,這是不符合因果律的。佛陀也不隻是簡單地苦修而成正果的,他也有一係列的接受過程,蘇格拉底也是個接受者。在中國,孔子是那個時代的大學問家,有名的老師他都上門拜訪過,他顯然已博采眾長。老子是一個“圖書館館長”,自然學識淵博。還有司馬遷,還有紀曉嵐都無一不是大學問家,都無一不是對那個時代的智慧有所接受。馬克思是一個奇跡,他的卓越也無不是學習的結果,曾國藩、毛澤東都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大學問家。

由此觀之,非學無以廣才呀!沒有廣博的吸收,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麵對優秀的東西,你若隻是拒絕,你是不可能壯大的成長的。拒絕是沒有開悟的表現。許多開悟者說,隻有放棄才能成長,隻有學會拒絕才能集中精力幹成大事,這也是對的。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生命是一個開合的過程,是一個反複拒絕與接受的過程。這個意識上的拒絕又是為了另外的目的了。

當客人到你家,你問他喝茶嗎?他會客氣地拒絕,這是假的,當你將茶送到他手上時,他就接受了。當你問他吃西瓜不?他會立即拒絕。當你將切好的西瓜送到他手上時,他會很快吃掉。

生命就是如此運作的。拒絕是一種本能。而我們要想開花,要想找到那喜劇,我們就不能被動接受,而應主動去接受一切。

你討了個漂亮老婆,你將與她共白頭。那麼,你就得接受她的脾氣或其缺點,否則,你就會痛苦,你就會陷入持久的悲劇之中去。她漂亮,自然有別的男人勾勾搭搭,你受不了,你又將陷入新的苦惱之中。

我一個朋友叫史平,他其實是修到很高境界的人。一日他與一群朋友吃飯談道。他對另一朋友說:你的修為還差得遠呢。

那朋友迅速反問道:要怎樣才能看得出是修為很高了呢?

史平開玩笑道:先申明你別發火,我隻是假設,如你老婆那麼漂亮,你叫她今晚跟我睡一覺,行嗎?你媽跟我睡一覺,行嗎?你若不瞋怒,不怨不悔,你能坦然麵對,彷佛和我睡的是與你毫無關係的人一樣,你依然能開懷暢飲,似我講的話沒講,似我放了個屁一樣,風一吹就消失了。你若能如此風平浪靜,你就得道了,你就是真正開悟了。否則,那還差得遠呢!

那人臉已紅到脖子上了,顯然是強行忍著沒發怒火。顯然,他內心裏還是接受不了傳統觀念被打破。在傳統道德裏,朋友妻是不可欺的,更別說朋友的媽了,他被一個假設打敗了,很可笑。

大多數的苦難,除了有“我”在作怪之外,第二個作怪的就是“傳統”。我們是傳統的人,是繼承的人,我們被一切根深蒂固觀念所控製。

一旦外界有新的角度打擾你,你會立即拒絕,立即升起一個對抗來回擊。因此,你要想成為一個成熟的人,成為了一個自主的人,那麼,你就應有超越傳統觀念的能力,你就要學會接受,接受別人與眾不同的觀點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