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很難以一己的物質富裕安樂滿足心靈,而因為某種興趣和誌向,努力不懈。這種人,鄉土、家庭的安逸日子難以拴住他們。
會過日子的,是第二種人;能幹事業的,是第三種人。但是,第二種人日子過好了,什麼都不想,可以自足;而第三種人,幹得再起勁,也無法自足,因為凡為人誰不戀妻愛子、想過一份安逸日子呢?因此他們需要能“忍”,把人人都有的這一份心情忍下,也就是明朝一個叫耿楚侗的說的:“俗情濃處淡得下,俗情苦惱處耐得下,俗情勞擾處閑得下,俗情牽絆處斬得下,”這樣方行。
第一種人為己小樂不樂,就是說自己的欲望得到滿足並不是真正的快樂。
莊子說:“夫天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夭惡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若不得者,則大憂以懼,其為形也,亦愚哉!”
意思就是說,許多人追求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並以此為樂,但最後這都是痛苦,因為很難追求到滿足的程度,所以,追求這種欲望實在是很愚蠢的。莊子認為,真正的快樂是清淨無為,不追求任何快樂,即所謂:“至樂無樂”。
追逐個人利益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生活是艱辛的,世相是醜陋的,人情是世故的,要想超然度外那是不可能的;生活是多變的,色彩是豐富的,要想看透生活本質也是不可能的。人在旅途,做為凡人我等為生存,為利益,一路上在追逐名利中不斷尋找所謂的快樂。街頭巷尾的小販為多掙到一毛的利潤而竊喜;我等工薪輩為多得千把塊獎金而雀躍;為官者在追逐權力中得到快意和滿足;老板們的快樂在積累財富中得到。當我們得到我們所需的東西,我們都會快樂,而人的欲壑是難添的,因而這些快樂都是短暫的,是不平實的。
做為凡夫俗子,我們不可能“六根清淨”,但人的欲望也是可以節製的,想明白了,其實人生就是那麼一回事。佛說: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隻有心的安祥,才會使心得到平靜,才會感受來自生活中最樸實,最真摯的快樂。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這句話很煽情,不知讓多少人夜不甘瞑,但現實中能當上將軍的有幾個?有道是“命裏有時終歸有,命裏無時莫強求”,不管你願不願承認,做為平民的大多數人與生既來就是為某些人服務的。隻要你是那個檔次的,你再咋樣努力提高,你也很難溶入你向往的層麵。安於現狀,把握當前,擺正心態,那麼即使不能達到“無欲”,但至少會對欲望淡然相待,做到心平氣和。
為家中樂常樂
每個人都會迷路,隻要認得回家的方向就好,外麵的世界誘惑很多,但真正最幸福的人,笑到最後的人,是那些與家人同樂的人。
一杯茶,一張報,一首小樂曲就是我輩夜幕下所要追求的快樂;和所愛的人一起爬爬山,聊聊天,這就是我們這些平凡的人周末向往的快樂;下雨的日子,提前回家,做幾樣小菜等家人回來相聚,這就是我等芸芸眾生盼望的天倫之樂!雖平淡,雖簡單,但它給予我們的卻是心靜平實的快樂!而這看似簡樸的快樂,卻在這物欲橫流的社會裏慢慢變得可望而不可求!是我們不安份的心在改變自己,還是世風在改變我們原本寧靜的心?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的《開心辭典》,我流了淚,是那個答題的人感動了我。
他的家庭夢想都是為家人,沒有為自己選一件東西。他有個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電腦沒有打印機,於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機給遠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問,那你怎麼給妹妹送去?
他說,我再要兩張去加拿大的往返機票啊,讓我的父母上送,他們想女兒了。聽到這,我就有些感動。作為兒子,他是孝順的,作為兄長,他是體貼的,這是多好的一個男人啊。
主持人也很感動,她問,那你為什麼還要一台電腦給你父母?他說,因為父母很想念遠在萬裏之外的妹妹,所以,他要給他們一台電腦,讓他們把郵件發給她,也讓妹妹把思念寄回家。
這就是他的家庭夢想,全為了家人。
主持人問,有把握嗎?他笑著說,當然。終於他過了11關。最後一題出來了,居然是六選一,而且是有關水資源的問題。
他靜靜地看著這道題,好久沒有說話,他的父母也坐在台下,緊張地看著他,而主持人也好像恨不得生出特異功能把答案告訴他一樣。
這時他使用了最後一條求助熱線,把電話打給了遠在加拿大的妹妹。
電話接通了,他卻久久不說話,對麵的妹妹著急了,哥,快說呀。
他沉默了一會,說: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媽嗎?妹妹說,當然想。坐在電視機前的我著急了,天啊,這是什麼時候了怎麼還兒女情長的,難道他要放棄自己最後的圓滿結局嗎?我幾乎都要生氣了,怎麼有這樣冷靜的人啊?怎麼還說這些沒邊沒沿的話?
他又說了,那讓咱爸響媽去看你好嗎?妹妹說,那太好了,真的嗎?他點頭,很自信地說,是的,你的願望馬上就能實現了。然後時間到,電話斷了。
天啊,我一下子明白了,這道題他根本就會,答案早就胸有成竹!他隻是想給妹妹打個電話,隻是想把成功的喜悅讓妹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