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初平元年,曹操刺董失敗,逃出洛陽城,發檄文討伐董卓,朝野內外對於董卓把持朝政早已沸反盈天,曹操檄文發出之後,一時之間響應者無數,最終,共有十八路諸侯聚集酸棗組成聯軍誓師討董,討董聯軍以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一路勢如破竹,一直打到汜水關下,三十萬大軍駐紮在汜水關外,軍營連綿近百裏。
在討董聯軍軍營之中的一處大營之內,無數精銳甲士正在操練,營中豎立著一根高大的旗杆,旗杆之上飄揚著一麵旗幟,旗幟之上書有兩個蒼勁的大字:公孫。
這一處大營正是關東討董聯盟十八路諸侯之一的北平太守公孫瓚的軍營,公孫瓚此次參加聯軍帶來了一萬五千人馬,雖然兵馬人數不是十八路諸侯之中最多的,但是這一萬五千人馬都是跟隨公孫瓚在幽州抵抗北方異族南下劫掠精銳老兵,論起戰鬥力在十八路諸侯之中絕對排在前列。
而在軍營校場之內,一名年青小將,長得劍眉星目,英姿不凡,身穿銀甲,肩披白袍,手握一杆長槊在校場之中舞得是虎虎生風,氣勢不凡。
年青小將在校場之中舞動長槊,每每能引起周圍士兵的一片叫好。一套槊法舞完,更是贏得一片喝彩。
年青小將舞完長槊,將長槊交給身旁一名親衛,對在一旁觀看自己舞槊的一名二十八九左右的男子問道:“怎麼樣?嚴叔,我現在的武藝也算略有小成了吧?”
男子道:“不錯,少將軍的槊法已有公孫的五成水準,假以時日武藝必能大成。”
年青小將聞言大笑:“就借嚴叔吉言。”
這一名年青小將正是北平太守公孫瓚之子公孫續,從小隨公孫瓚習武,如今年方十七,武藝已是略有小成,被公孫瓚麾下兵將稱為少將軍,而公孫續問話的男子便是公孫瓚麾下大將嚴綱,受公孫瓚所器重,統領公孫瓚麾下最為精銳的白馬義從。
公孫續之後便與嚴綱告辭,回到了自己的營帳,在營帳之中,公孫續退去鎧甲衣袍,露出上身,不得不說,公孫續雖是從小習武,但是一身肌膚卻是白皙如玉,而公孫續的身上卻是有一條白龍盤踞。細看之下才會發覺是公孫續身上有著大量的白色紋路,遠遠看著就像一條白龍盤在他身上一樣,也虧公孫續渾身肌膚極為雪白,這才不易發現。
公孫續端坐在自己的臥榻之上,雙目之中露出一抹深邃的光芒。
沒有人知道,現在的公孫續已經不是以前的公孫續了。或者說,身體還是公孫續,但靈魂卻已經不再是公孫續了,一年之前,公孫續,公孫續在隨公孫瓚外出征戰之時,受了重傷,昏迷了七天七夜,一度使公孫瓚心急如焚,最後不知是不是公孫瓚的祈禱發生了作用,公孫續的傷一下就好了,除了有時候會莫名其妙的自言自語之外與正常人無異。
但是,沒有人知道,從那時候開始,原來的公孫續已經死了。更沒有人知道,現在在公孫續這個身軀裏的是一個來自一千八百多年後的靈魂。
這一切,隨著原來的公孫續的死去,在這個世界上,隻有如今的公孫續一個人知道了,而公孫續也隻會將這個秘密埋藏在心底,讓他永遠不為世人所知。
公孫續審視身上的白色紋路形成的白龍,心中暗暗思索,自此自己來到這個世界,自己的身上就出現了這些奇異的紋路,而且不論自己怎麼擦洗都無法將它消除,摸上去也沒有什麼感覺,仿佛這些紋路就是從皮膚下麵浮現出來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