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的夏天開始一直到2000年1月,在從紐約州北部出發向紐約市行進的列車上,老有一個身穿紅色鬥篷,額頭上印著一道閃電,手裏拿著魔杖,戴著黑色大眼鏡的小姑娘。她就是凱蒂,每次去紐約的醫院去做治療,她都會把自己打扮成這樣。從這樣的裝扮裏,她好像獲得了戰勝病魔的神奇力量,覺得自己就是哈利·波特的化身。
2000年1月以後,在用完了各種治療方法後,凱蒂被送回家裏。醫生猜測她已經不太可能活到《哈利·波特》係列的第四本書問世了。凱蒂越來越虛弱,甚至不可以下床去窗邊看一下街景。在很長的時間裏,陪伴她的隻有三本放在床頭的《哈利·波特》的故事書。她最渴望的第四部書一直都沒有出來。
吉娜十分悲痛,但是孩子的勇敢深深震撼了她,她對自己說絕不應該是一個隻會流淚的母親,而應該是一個能頑強地在災難裏將笑臉獻給孩子的堅強母親。她決定盡一切努力,讓女兒開心地度完最後的時光,她試著發去了一封電子郵件給大西洋彼岸的《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細說女兒的處境以及她的願望,詢問她新書還需要多久才可以出版。
魔法媽媽傾情安撫那個飄逸的靈魂
在郵件發出後的不久,有一天,一個郵差來到凱蒂家門前,送給凱蒂大大小小好幾個郵包,寄件人通通都是J·K羅琳。吉娜興奮地把女兒抱到院子裏,和她一塊兒坐在草坪上一個接一個地把那些神秘的郵包拆開:它們是一隻製成了標本的貓頭鷹,一隻玩具格林貓,一把飛天掃帚……等到郵包拆完時,她們的草坪幾乎成為了“斜角巷”的魔法集市。
兩封電子郵件與此同時“飛”到吉娜的郵箱,一封寫給凱蒂,一封寫給吉娜。給凱蒂的信是這樣說的:“我是一隻貓頭鷹,從霍華格茲魔法學院飛來的,特地來探望可愛的學員凱蒂。哈利?波特要我跟你說,在第四個故事裏他遇到了更為強大的對手,但‘生活總有煩惱,我們必須麵對’,因為在新的戰鬥裏他總能找到新的友誼和勇氣……”
給吉娜的信則是這麼寫的:“我和你一樣有個女兒,在繈褓中時她就被剝奪了父愛,在街邊咖啡館的搖籃裏寂寞地睡著長大,我就坐在離她一英尺的地方卻無法給她唱歌講故事,因為我要寫作,要去賺麵包和牛奶。我總對她說‘等媽媽寫完這一章就陪你講話’……我想說的是,生活總有苦難,作為母親,更多的苦難要忍受,可是孩子總能賦予我們超乎尋常的勇氣。我在努力完成第四本,我將盡快將它送到凱蒂眼前……”信的末尾有個署名:關愛你們的J·K羅琳。
其實吉娜的信隻是羅琳收到的眾多信中的一封。這個和女兒一起住在愛丁堡的作家,那時還是單身母親。前三部書的出版徹底地讓她的生活改變了,讓她從沒有暖氣的鬥室搬到豪宅,從一個毫無名氣的小學老師變成了比英國女王還要富有的女人,但是所有這一切沒有讓她作為一個母親的平常心改變。在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哈利·波特》用50多種語言,發行了2億冊,每天,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會飛到她的郵箱裏,她總會采取十分私人化的方式和真正需要她的孩子交流,她同樣也以母親的胸懷深深關注起吉娜母女。
她常常給凱蒂透露自己正在寫什麼,“這些都是高度機密的內容,除了你的家人之外,不能告訴任何人。”確確實實是這樣,因為在出版前每本書的內容必須高度保密,曾經有一位發財心切的卡車司機從印刷廠偷出《哈利·波特》第四部的一些章節,想以高價賣給《太陽報》而被判刑。
凱蒂開始學著發郵件,她向羅琳講她的生日聚會,她的夥伴,還有她新買的狗。但是在小凱蒂度過9歲生日後,醫生發現癌細胞已擴散到她的大腦,她隻可以活幾個星期了。驚聞這個消息,羅琳痛心不已,她祈盼上天真正地賦予自己魔法,讓她挽救這個幼小可愛的生命。她給凱蒂打來了越洋電話。
在這時書已經寫完了,但還要等幾個月才能出版。羅琳從第一章起給凱蒂朗讀。凱蒂躺在沙發上,聽得全神貫注,偶爾還會向羅琳提出問題。可是在後來的幾次朗讀中,小凱蒂已經虛弱得不能舉起電話了,媽媽隻好將話筒放在她耳邊。2000年5月18日,小凱蒂的意識漸漸模糊,羅琳加快了她的朗讀速度,最終,在她天籟般的嗓音裏,凱蒂的心髒停止了跳動。她的臉上極為安詳,沒有一點恐懼的痛苦。而這時大洋彼岸的羅琳早已淚流滿麵。
三天後,凱蒂的媽媽又一次收到羅琳的信:“我很榮幸陪凱蒂這麼可愛的生命走完最後的時光。我是流著淚給你寫信的,凱蒂在我的心中已經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非常感謝你在困難中想起我,由此我想我能為那些同樣遭遇不幸的孩子以及他們的媽媽做點什麼……”
在羅琳的提議下,凱蒂的母親吉娜於2000年11月建立了幫助年輕媽媽的凱蒂·霍克基金。羅琳是第一個寄給基金了一張10萬美元的支票的人。